晚育世代 10個寶寶1個早產

專家提醒,針對高齡、懷有多胞胎等十大高風險孕婦,要重視安胎治療時的安全性。(123RF)
專家提醒,針對高齡、懷有多胞胎等十大高風險孕婦,要重視安胎治療時的安全性。(123RF)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隨著晚育世代來臨,臺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原因之一就是早產率高居不下。據統計,每10位新生兒中,有1位是早產兒,是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頭號原因。專家提醒,針對高齡、懷有多胞胎等十大高風險孕婦,要重視安胎治療時的安全性。

晚育晚婚、生育率低成現代趨勢,2023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44歲,而34歲以上懷孕就算高齡產婦。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臺灣早產率持續居高不下,每10位新生兒中有1位是不足37週活產的早產兒,發生率高於全球與亞洲平均,「早產」也被認為是造成小於5歲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3位產婦就有 1人高齡產子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指出,「早產」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又分為自發性、破水及醫源性早產,當中「醫源性早產」通常是孕婦身體狀況,如罹患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腎臟疾病或高齡、多胞胎導致,近年醫源性誘發的早產比例有逐年升高趨勢。

詹德富表示,自2021年起,臺灣每年、每3位產婦就有1位是高齡產子;另據國內外研究指出,每6位孕婦就有1位罹患妊娠糖尿病,有10%的孕婦會合併各種高血壓疾患,懷孕時心肺壓力本身就大,高齡與孕期患有併發症的媽媽們,一旦面臨早產風險與相關治療,可能有較高的安全性問題。

一旦孕期出現早產徵兆或早發性子宮收縮,應謹慎安胎,延長懷孕週數,確保胎兒待在子宮內發育成熟。因此,三大婦產科相關醫學會共同發布「安胎治療建議」,期望喚起各界對母胎均安的安胎安全的重視。

十大高風險群孕婦安胎要注意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表示,十大高風險群孕婦面對安胎治療安全性要多加留意與謹慎,十大高風險群包含:

・ 高齡孕婦
・ 懷多胞胎
・ 心血管疾病
・ 妊娠糖尿病
・ 甲狀腺功能異常
・ 肺部異常或氣喘
・ 腎功能異常
・ 自體免疫疾病
・ 孕前肥胖(BMI≥30)
・ 電解質失調

謹慎使用安胎藥物

詹德富說明,衛福部核可預防與延遲早產的安胎藥物有二,第一種有較高副作用發生率,應慎用;第二種近年健保已納入新安胎藥給付,建議上述高風險族群可主動諮詢醫師。

關於安胎藥物風險性,三大婦產相關醫學會建議,安全安胎藥是爭取黃金48小時給藥,促進胎兒肺泡成熟,降低早產兒呼吸窘迫、降低併發症,增加存活率。

據統計,早產兒醫療費用是足月嬰兒的10倍以上,甚至1歲前死亡率也相對提高。因此安好胎,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降低嚴重併發症、死亡率與早產後遺症,也會對降低少子化有幫助,並且減少家庭照顧與社福開支。◇

延伸閱讀
非預期懷孕墮胎 民團促建諮輔系統
2024年07月05日 | 2個月前
婦團:解決少子化 不應犧牲兒童權益
2024年03月11日 | 6個月前
推廣技專 15場招生宣導起跑
2024年02月22日 | 6個月前
逾7成反對單身人工生殖
2024年01月29日 | 7個月前
調查:8成民眾反對代孕合法
2024年01月22日 | 7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