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是能力 捨是境界」 梁賡義新書《取捨之間》發表
國際知名生物統計學家、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前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日前舉辦《取捨之間: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的人生探索》新書發表會,他說,台灣教育走向排名追求,希望這本書能對教育工作者有一些啟發,也許因此改變青年學子的一生,家長也能透過此書,消彌與孩子們的代溝。
梁賡義在陽明大學校長任內推動全人教育與心理諮商,推動了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合併,也改善了國內大學校長遴選制度;新冠疫情期間更接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的重任。
梁賡義曾兩度進入國家衛生研究院,第一次於2003年SARS疫情肆虐時擔任副院長,另一次則是2017年接掌院長一職。在他任內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帶領國衛院擔起迎戰疫情的重責大任,包括採購疫苗、規劃在台自製疫苗 等,「凡事存乎於一心,做與不做,常在一念之間,如能以百姓為念,一切都顯得自然了!」
曾經將「生物統計」視為一生職志的梁賡義,在踏入教育界與行政工作前,曾經想著「如果想繼續做研究,就留在美國;如果想轉換跑道到行政工作,就應該停下研究工作回台灣發展。」因為相信「教育」比「教學」有更深、更廣的影響力,而擔任了陌生且具挑戰性的陽明大學校長一職。
「大學除了給予專業的教育,仍需教導學生為人處事的原則,並且培養懂得生活,以及領導與被領導的能力。」在擔任陽明大學校長7年的時間裡,梁賡義特別聚焦「取是能力,捨是境界」的全人教育,所謂的「取」是強調高等教育不只是專業能力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關懷社會,甚至及於關懷全人類的心胸,而「捨」是精神或實質層面,都捨得付出,希望藉此培養優秀的「人」,而非「匠」,期盼年輕學子能「把困難當作挑戰,學習當作樂趣」,進而朝向人生的目標邁進。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說,他與梁賡義是在台東「近鄰」,梁校長一直談的是人文教育、做人的本質,嚴也認為,人文教育不應該從大學才開始,要從小學開始,到家庭、學校走向社會,這是面對科技快速進步時,唯一可以找到人心的最重要力量,他覺得梁賡義待人誠懇,從不虛誇,能將國外經驗回饋台灣,這是台灣走向國際時最需要的養分,梁的的風範感動了他,這本書讓每個人可以看到一位真真實實呈現在面前的一位典範人物。
陽明大學校友、台北榮總醫師葉采衢分享,她從梁校長身上學到運動家精神、職人精神與領導能力三件事,她說,「球隊競賽時,校長到場加油,不是一定要我們贏,畢竟運動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持續不斷努力的人,所以如果要輸,也要讓對手贏得辛苦,這是梁校長教會我的第一件事,運動家精神。」
梁賡義不只是傑出科學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可是很少人知道他怎麽做到的?在葉采衢眼中,其實就是藏在細節中的職人精神,日文的意思就是擁有爐火純青的技術與出類拔萃的能力,但她認為,這些專業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梁校長有的是不放棄的信念與態度,將無聊工作做到出神入化,把平凡變不平凡,這是梁校長教會她的第二件事,職人精神。
第三件事,葉采衢說,梁校長教會她領導能力,科學和教育是改變世界最有力的武器,當一個偉大的領導者手握著兩個武器,不是拿來證明自己,而是幫助別人成為英雄。這本書記錄的不只是一位科學家和教育家的心路歷程,更多的是他做的每個不凡的選擇,正如同書名所說:「取捨之間,取是能力、捨是境界」,也就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