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偏好如何形成?科學家揭背後神經機制

北榮癲癇團隊與陽明交大教授吳仕煒(右1)及博士施琬諭(右2)。(陽明交大提供)
北榮癲癇團隊與陽明交大教授吳仕煒(右1)及博士施琬諭(右2)。(陽明交大提供)

【記者林紫馨/台北報導】

人類的偏好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這向來都是科學家探究的重要課題。國立陽明交大、台北榮總與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微米(micrometer)層次觀察到大腦中不同腦區的神經細胞活動,揭開了偏好形成與情境影響的神經機制,為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提供重要基礎。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主持研究的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吳仕煒表示,了解人類偏好與決策是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關心的重要課題。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有助於解答偏好如何在大腦形成,又如何受到情境因素影響。他進一步解釋,偏好反映了我們對於不同事物的主觀感受,研究偏好,其實就是在研究不同個體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因此,這項研究也為神經科學、經濟學與心理學三種不同學科的對話奠定基礎。

吳仕煒指出,有別於當下研究人類大腦所使用的功能性磁振造影只能觀察到公釐(millimeter)等級的大腦活動,這次研究是少見在微米層次解析度上觀察到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動,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神經活動細節。微米尺度的神經活動,過往只能在實驗動物的大腦中,透過神經電生理紀錄或鈣離子影像等技術得以觀察之。

研究團隊發現,偏好以及影響偏好的情境因素,是由大腦中的眼眶額葉皮質、腦島和海馬迴的神經活動所掌控。這些腦區中的神經細胞群體,有些僅反應當下的偏好強弱,有些僅反應外在情境因素,也有極少部分的細胞群體同時表現兩者。這樣的發現說明了,情境因素對偏好的影響,經由空間上相鄰、功能上互補的不同神經細胞群體共同作用所產生。

研究團隊表示,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有望更深入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背後的神經機制,提供更多解析人類在做決策時的本質關鍵。◇

延伸閱讀
女性採日本傳統飲食 大腦不「縮水」
2024年04月17日 | 8個月前
睡眠時才開工 神經元清除大腦垃圾
2024年04月22日 | 8個月前
母親生前玩樂高 她周遊世界助失智者
2024年03月17日 | 9個月前
權力使人缺乏同理心 四招防權力腐化
2024年02月22日 | 10個月前
8個訣竅 有效開發新技能
2023年12月08日 | 1年前
俄老婦腦部藏針80年 原因令人心酸
2023年10月11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