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利用 專家:找共識制定指南

汽車美容業者使用騎樓洗車造成地面溼滑,恐有行人安全疑慮。(記者袁世鋼/攝影)
汽車美容業者使用騎樓洗車造成地面溼滑,恐有行人安全疑慮。(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高雄報導】

隨著行人路權抬頭,騎樓遭占用議題也再次引起社會關注。有學者認為,攤販在騎樓喝咖啡、吃碗粿是一種高雄的在地文化、當地民情,並沒有不好;爭議其實來源於商家與行人兩端利益衝突,對政府而言,只要公共空間能合理運用、做好安全管理,就能達成多贏局面。

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主任、副教授楊東震認為,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文化,40年前的台北東區就有流動攤販,白天營業時間會把推車從店面推到騎樓,吸引逛街的民眾購買,警察來取締時就馬上推回去,形成活動式的使用方式;他30年前搬到高雄時,民眾就坐在騎樓喝咖啡,很符合高雄人熱情的形象,越南也是如此,沒什麼不好。

而在近十幾年,楊東震觀察,在夜市範圍內的騎樓很多都被占用,就算是白天也有人在騎樓吃碗粿,大家也習以為常,當時也有很多超商會在騎樓鋪上人工塑膠草皮、擺放座位,這就是一種在地文化,高雄是一個非常自在的地方。而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有很清楚的法律觀念,有時候是因為「看到別人這樣做,自己就跟著做」,這就是當地民情。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表示,他住家樓下就有一對年輕夫妻在騎樓賣咖啡,沿著道路這一側弄一個小攤,也符合保留1.5公尺寬供行人通行的規範,夫妻兩人做得很高興,生意也還不錯,小孩每天回來就在一旁寫作業,那種感覺真的很不錯,他看了也滿感動,這對創業的人來說成本很低,市府不應限制只有「延伸性營業行為」可擺攤。

楊東震指出,騎樓爭議其實就是直接的兩端利益衝突。從商家的角度,會覺得騎樓是他的私有空間,認為可以擺放商品吸引顧客,甚至是作為戶外用餐區;而從行人的角度來說,當然會希望行走方便,有時候也是一個緊急避難空間,至少在下雨的時候有一個可以避雨行走的地方。對政府單位而言,則是希望公共空間能合理運用,以及安全管理。

以機車行前的騎樓為例,楊東震說,有些業者會設置升降機、地面上有油汙,又或是汽車美容店會有泡沫、廢水,造成路面溼滑,甚至是因光線不足容易跌倒,這就與公共安全有關。此外,機車行駛在騎樓也是常見的安全問題之一,包含外送員、媽媽載小孩等,這只是路線規劃的問題,可以設計一條方便機車進出的路,避免與行人碰撞的風險。

若想改善騎樓亂象,楊東震建議,政府應找到利益衝突的雙方來討論,讓大家能夠形成共識,制定明確的使用指南,並加強法律宣導,尤其目前行人路權受到社會關注,政府可藉勢藉端進行法律修正,再利用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的案例,加強行人優先的法律概念,相信民眾多少會有知覺,最重要的是要嚴格執行,也可藉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獎懲併行。◇

延伸閱讀
高市騎樓高低難走 議員籲闢人行道
2024年04月07日 | 1個月前
人潮密集處 擬設行人友善區
2024年03月27日 | 1個月前
新車安全評等 今年第一季結果公布
2024年03月26日 | 1個月前
騎樓設攤停車爭議 高市議員促檢討
2024年03月25日 | 1個月前
反對微罪不記點 路權團體快閃抗議
2024年03月17日 | 1個月前
提升道路安全 盼降行人死亡率
2024年02月27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