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變的不定時炸彈!大腸息肉

80%到95%的大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如何預防大腸癌?(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80%到95%的大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如何預防大腸癌?(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文/荊彤(紐約荊彤腸胃中心醫生) 整理/安柏

別讓隱藏在人體腸道內的息肉成為癌變的不定時炸彈!80~95%的大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演變而來,大腸息肉就是腸道膜上的隆起病變,有時突起來如小蘑菇狀,有時候是凹進去的,息肉發生的早期並不容易被發現,多數是在做大腸鏡檢查時才被看到。

紐約荊彤腸胃中心醫生荊彤在「健康1+1」節目上表示,腸道內長了息肉,一般沒有任何反應,因此即便發生癌變,在大腸癌的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早期發現的唯一方法就是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息肉(腺瘤)一般分為6大類。(健康1+1/大紀元)大腸息肉(腺瘤)一般分為6大類。(健康1+1/大紀元)

一旦發現息肉長出,通常都要進行切除以絕後患。不過,曾經有過大腸炎或產生息肉,就算切除了,上皮細胞還是產生息肉的沃土,過一段時間後還是會滋生息肉。

不過,並非所有的腸道息肉都會演變成大腸癌,有些息肉是良性的,有些需要觀察,有些則有很大風險。具體而言,臨床上發現的大腸息肉(腺瘤)一般分為以下幾大類:

1. 增生性息肉:很少超過一公分,屬良性,永遠沒有癌變的可能。

2. 炎症性息肉:表面比較紅腫、比較光滑,這種息肉一般不癌變。

3. 絨毛狀腺瘤:表面看起來不那麼光滑,有點像菜花,癌變的可能性是管狀腺瘤的10倍。

4. 家族性息肉病:在腸鏡下會看到密密麻麻的息肉,多到數不清,類似毛茸茸的地毯,這種情況明顯有家族史,有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突變。大多這類病人到成人前,整個腸子都要切掉,否則恐怕會變成腸癌,且腫瘤發病率是百分之百。

5. 混合狀腺瘤:癌變的可能介於管狀腺瘤及絨毛狀腺瘤之間,有時候裡邊會帶有癌細胞。

6. 管狀腺瘤:如蘑菇狀,如果不切除會長得很大,有癌變可能。

大腸為何長息肉?

那麼,大腸內為何會長息肉呢?哪些因素會導致大腸癌呢?導致大腸癌的原因不外乎4點:

1. 遺傳:從基因方面,如果直系親屬有得過大腸癌,或是二類血親如祖父母、叔叔阿姨有罹患大腸癌,這也是患病的高風險原因之一。

2. 缺乏運動:不太活動的生活習慣也容易造成大腸癌症的發生,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增加運動與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有關,並且與運動頻率和強度成反比。最佳的運動習慣是一週4~5天,每天30分鐘以上。

3. 不當飲食:好吃肉食、烤、油炸,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增加大腸癌發生的機率,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者,罹患大腸癌的比例也會比一般人高出10~20倍。

4. 肥胖:肥胖是萬病之源,缺乏運動不管對於男生或女生都可能增加肥胖的發生率,大腸癌發生率也會增加。

罹大腸癌10個前兆 

大腸、小腸等內臟因為沒有太多神經,沒有痛感,因此癌症早期不太容易被發現,但還是會有一些症狀出現。以下10個訊號可能是大腸癌症的前兆,提醒大家謹慎觀察:

大腸癌十個症狀要注意。(健康1+1/大紀元)大腸癌十個症狀要注意。(健康1+1/大紀元)

1. 排便習慣改變:突然發生排便困難、便祕,或是天天拉肚子,大便不成形,都屬於大便習慣的改變,需要立刻去見醫師。

2. 糞便形狀改變:糞便外型突然變成鉛筆狀,有可能是腫瘤長在離肛門很近的地方,讓糞便變細。

3. 糞便帶血:通常糞便帶血跟痔瘡的出血不大相同,大腸癌或腫瘤的血是混合在糞便中排出,身體並沒有任何疼痛感。痔瘡出血是排便後,有嘩嘩出血的情況,血是鮮紅色的,同時伴有肛門的疼痛感。但如果腫瘤晚期變很大,離肛門很近也會出現疼痛感。

4. 糞便有黏液:有黏液通常是腺瘤性息肉,或腫瘤本身就會分泌一些黏液,如果有這種現象要特別留意。

5. 肛門有厚重感:就是病人剛排完便,走出去後覺得怎麼又想排便,但坐回馬桶半天,仍排不出來,就屬於厚重感,這是因為腫瘤或息肉刺激肛門有排便的感覺,但實際上已經沒有糞便了。

大腸癌十個症狀要注意。(健康1+1/大紀元)大腸癌十個症狀要注意。(健康1+1/大紀元)

6. 腹痛:腫瘤也會引起腹痛,通常一般情況下,腸子因為神經不豐富,所以沒有痛感。但是如果腹痛嚴重,可能是腫瘤已經長到腸壁外邊,侵犯到其他的器官,就有大腸癌中晚期的疑慮,需要小心。

7. 貧血:發生便前血的症狀,是腸道腫瘤、息肉的出血特性,也就是每次小量而且間斷性出血,這樣的出血肉眼是看不見的,需要透過化驗才能檢測出來。長期不斷的出血,就會造成血量的流失,導致貧血。

一般消化道右側的腫瘤比較容易造成貧血。大便從右側剛開始形成時是液體狀,逐漸移動到左側接近肛門,水分會逐漸被吸收,形成固體形狀。若腫瘤長在左側,稍微大一點時,就會造成阻塞,固體大便不容易通過,病人就會腹脹、肚痛,而長在右側的腫瘤沒有引起明顯的不適,比較不容易引起重視,久了病人的臉色蒼白,血色素已經降得很低了,但他仍行走自如、談笑風生。

8. 食慾不振:腸道腫瘤或是息肉會造成消化道有改變,所以這些病人胃口不佳。

9. 體重下降:病人沒有吃的特別少或刻意減肥、控制體重,但體重莫名下降,還伴有腹痛、便祕、大便習慣改變等其他問題,這時就需要注意。

10. 腹部腫塊:有時候大腸癌病人腫塊長很大,已經造成阻塞症狀,腹部檢查時醫生用手就能摸到腫塊。

兩類食物可預防腸癌

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還是平日腸道的保健,建議平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 吃增加好菌的食物:可以多吃發酵食物,如納豆、乳酸飲、優格等,或是無添加劑的純醬油,可以增加好菌的繁衍,幫我們改善腸道的環境。

2. 吃含水溶性纖維食物:南瓜、秋葵、菇類、菌類、花椰菜、海藻、蘋果、香蕉、奇異果等水溶性纖維,這些口感滑滑黏黏的食物富含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及時排出腸道毒素。

此外,也要避免吃炸、烤及醃漬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有可能釋出致癌物。最後提醒,45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天氣冷,身體也會更容易感到痛 ?
2023年12月20日 | 1年前
食用味精真的有害健康嗎?
2023年12月15日 | 1年前
憋著噴嚏不打 當心危及生命
2023年12月11日 | 1年前
從百歲老人食物 找到最健康早餐
2023年12月04日 | 1年前
76歲奶奶熱衷健身 遠離疾病和藥物
2023年11月10日 | 1年前
中秋健/康吃烤肉 先蒸煮多配蔬果
2023年09月29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