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退休後憂鬱 醫提三建議

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退休人員患有憂鬱症。(123RF)
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退休人員患有憂鬱症。(123RF)

文/記者賴玟茹

退休後的生活轉變、身體功能退化與無價值感,是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精神科醫師分享,「退休」意味著生活將有改變,失落感在所難免,但低落心情若超過四周,甚至影響睡眠或生活時,就需注意,並建議「財務」與「生活」都應有預先規劃及準備,同時能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才能減少退休後的失落感及影響。

董氏基金會與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呼籲民眾能及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學習自我接納,才能減少老年憂鬱。

據2020年國外期刊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28%)的退休人員患有憂鬱症,另有研究顯示,更高的自我接受度與憂鬱症狀呈現負相關,也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精神科醫師陳永興表示,「退休」象徵生活將有所改變,可能會帶來衝擊、失落感,像是離開職場覺得不再有價值、收入減少,及面對親友逝世等。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有憂鬱情緒,偶爾心情不好很正常,大多數都能調整心情,但若情緒低落症狀超過4週,甚至影響睡眠等日常生活,此時就須進一步探詢醫師專業意見。

陳永興建議,無論是屆齡退休或決定提早退休,在「財務」與「生活」都應預先規劃及準備,同時能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才能減少退休帶來的失落感及影響,重溫過往友情或親情,實踐過去沒有做的事情,享受退休後的黃金歲月。

董氏基金會與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1日舉行記者會,呼籲民眾能及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學習自我接納,才能減少老年憂鬱。(記者賴玟茹/攝影)董氏基金會與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推廣老年心理健康促進方案,1日舉行記者會,呼籲民眾能及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學習自我接納,才能減少老年憂鬱。(記者賴玟茹/攝影)

父母退休後,子女勢必會受影響,董氏心衛中心主任葉雅馨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若是同住子女,父母退休後更有感,因為可能從上班時間會離開家,轉變為都待在家裡,甚至在生活上,父母可能會有更多的提醒、建議,此時子女就需要思考,如何在父母適當管束同時,又能多留一些空間給自己。

葉雅馨提到,子女也能多多陪伴退休的父母,因為對他們來說,退休也算是一種人生的精華歲月,此外,子女能給予更多支持,讓父母能沒有負擔,做想自己想做的事情;她也建議,子女也能預先規劃未來的退休生活。◇

延伸閱讀
調查: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攀升
2023年12月18日 | 1年前
【公司化】臺鐵估逾千人將離退
2023年11月20日 | 1年前
淺談周產期憂鬱的症狀和治療
2023年09月11日 | 1年前
想退休,卻無養老儲蓄怎麼辦?
2023年10月03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