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花生製品抽驗 3件檢出黃麴毒素

圖為抽檢樣品照。(消基會提供/中央社)
圖為抽檢樣品照。(消基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花生製品、開心果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消基會今年7月間,共抽驗15件產品,2日公布結果,其中有3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但含量符合規定,但因黃麴毒素具累積性,長期食用仍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呼籲消費者購買時留意外觀、未食用完應妥善保存,及購買後盡快食用完畢。

消基會查詢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現,自2023年起,通報存在黃麴毒素汙染案件超過130件,通報項目中,也包括,花生(含相關製品),開心果及無花果等產品,考量上述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為此,消基會在今年7月間,至雙北地區的蔘藥行、雜糧行、食品行、夜市攤販及電商平臺,共計採得15件樣品,其中花生、花生醬及花生粉8件,開心果及無花果各3件,水煮菱角1件。

本次標示調查有1件樣品標示不符合食安法,是在電商平臺購買的花生醬,包裝上未標示廠商名稱、電話及地址;消基會呼籲業者務必確實標示,違者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測試15件商品,包含花生及相關製品、開心果、無花果及即食菱角共4類的黃麴毒素含量。消基會指出,其中3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B2、G1、G2,產地皆在臺灣,雖然含量符合規定,但黃麴毒素具累積性,長期食用仍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臺灣屬亞熱帶氣候,是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黴菌所含的毒素以黃麴毒素對人類的威脅最大,黃麴毒素常見的類型為B1、B2、G1、G2等,這些類型能對人體與動物的肝臟產生高度的毒性,及致癌性,其中以B1的毒性最高,被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消基會說,本次購買的花生粉,有2件是商家由大包裝視消費者需求,取出秤重販售,商家在取用及保存上格外重要,建議政府應不定期向商家宣導各類商品正確的保存方式,以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消基會提醒,消費者選購這類食材選擇真空包裝,且須留意外觀是否有不完整或變色(可能有發霉的問題),若需儲存也要注意保存方式;最好還是趁新鮮盡快食用完畢,若需要放冰箱儲存,應用密封罐或完整包裝好。

延伸閱讀
兒童軟積木抽驗 1件塑化劑超標
2023年09月28日 | 1年前
【調查】逾8成長者 購物曾遭歧視
2022年10月20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