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登錄不清 北市議員憂食安疑慮
為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教育部在2014年建置「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但有北市議員指出,有些國小、幼兒園的營養午餐產地及標章含混過關,還有登錄錯誤、無食材來源等,引發家長擔憂。對此,北市教育局回應,會督導廠商每日核實登錄,避免產生誤解與疑慮。
校園食材登錄平臺收錄全國中小學各校午餐菜單,並記錄各校食材資料,以及三章一Q補助等內容。臺北市議員陳怡君日前接獲陳情,家長上網至校園食材登錄平臺關心小朋友的營養午餐,結果發現臺北市國中小營養午餐,竟然有許多食材是「中國食材」及「標示不明食材」。
陳怡君說,舉士林區某國小為例,光是在5月份就吃了8次中國產地食材,而在臺北市各國小除了有中國食材之外,甚至還出現多項「產地不明」的現象。更離譜的是,平臺登入的水果「芭樂」,結果平臺秀出的卻是「火龍果」、甚至還有「黑糖饅頭」登錄成「白饅頭」的狀況。
此外,陳怡君指出,還有蝦仁炒麵登錄的食材只有「蝦」沒有「麵」,讓家長質疑孩子在校園內究竟吃了什麼?甚至出現營養午餐每一道菜只有食品名稱,在登錄紀錄上卻沒有任何食材來源,陳怡君說,擔心若孩子在校園內不慎食品中毒,沒有紀錄來源該如何追究?
陳怡君也實際走訪迪化街、菜市場,去採買營養午餐中最常使用的中國食材,如海帶芽、海帶節、枸杞、冬粉、海苔粉等,雖然比臺灣便宜,但價錢沒有差很多。就有家長認為,孩子健康與食安不能用金錢衡量,呼籲臺北市長蔣萬安及教育局,營養午餐食材應以國產為主,或以營養價值相似食品代替。北市府應全面徹查校園營養午餐是否有登錄不實、甚至登錄偽造的情形,也應要求廠商以臺灣食材為主。
對此,北市教育局回應,臺北市校園與午餐廠商配合中央政策,每日必須至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打午餐菜色及食材進貨等資訊,未來會再次要求臺北市學校督導廠商應每日核實登錄,並請臺北市餐盒食品公會協助,向廠商宣導應如實登錄且及時更新相關資訊,避免產生誤解及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