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走下坡 學者: 簽服貿只有弊沒有利

經濟學者分析,如今中國經濟走下波加上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等浪潮,「現在簽服貿,只有弊沒有利。」(中央社)
經濟學者分析,如今中國經濟走下波加上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等浪潮,「現在簽服貿,只有弊沒有利。」(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開打,在近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兩岸應迅速展開服貿協議等經貿合作,讓沉寂近十年的「兩岸服貿」,再度躍上檯面。經濟學者分析,服貿爭議10年前已經在臺灣社會檢視過,當時對臺灣已是弊大於利,如今中國經濟走下坡加上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等浪潮,「現在簽服貿,只有弊沒有利。」

對此,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說,重啟服貿是走回一中市場,沒有看到現在的世界局勢;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則認為,自己當年是反黑箱不反服貿。

太陽花運動領袖的前立委黃國昌則說,柯文哲必須說明談判的前提、內容是什麼,強調在沒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前,任何談判均無法治基礎。

不過,針對重啟兩岸服貿,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先不論是否跟中共談服貿,要簽任何的貨貿或服貿,「前提都是認為跟這個國家經濟往來是有好處的。」

「中國2013年經濟成長是7.7%,但2022年只剩3%,數字砍半。」蔡明芳說,中國經濟急速墜落,「現在還跟他們談重啟服貿,這是不是有政治任務?候選人要跟民眾說明清楚。」

另外,蔡明芳說,2010年時中國青年失業率約是4%,但在今年4、5月失業率已攀升至20%,短短十多年暴漲數倍,且年輕人選擇從事服務業的意願高,「也代表兩岸重啟服貿,強迫開放兩岸人流的來往後,臺灣年輕人的就業將首當其衝。」

「中國經濟不好,他們的年輕人到海外工作的誘因大。」他說,一旦臺灣允許中國的勞工進來,首先會拉低臺灣服務業受僱員工的薪資,讓產業持續低薪,再來是臺灣青年的失業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蔡明芳說,雖然臺灣的服務業可以到對岸,但近十年已有很多廠商撤出中國的例子,包括:遠東百貨、瓦城、85℃,以及錢櫃等皆在中國營運出問題,「我想開放服貿,只有弊沒有利。」

另外一點是國際局勢的變化,蔡明芳說,十多年前全世界都想跟中國往來,當年要反服貿得說服臺灣人民,而最後只有臺灣選擇不跟中國往來,但十多年後的今天,是全球民主國家都打算跟中共斷絕往來,「為什麼臺灣這時要反其道而行?」

「臺灣當年沒簽服貿經濟反而變好,現在為什麼要簽?」蔡明芳說,儘管臺灣近年經濟表現不錯,也沒有這麼大的能量解救中國經濟。再來,當年反服貿還有黑箱爭議,加上會影響臺灣經濟等隱憂,最終演變成太陽花學運事件,候選人應該要重視這些脈絡。◇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