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真博士話中藥】白朮、山藥、大棗 立夏健脾胃首選

山藥片未燻硫磺,直接晒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山藥片未燻硫磺,直接晒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文/陳大真博士

春天養肝之前,要先健脾強胃,增強消化功能。到了立夏時,健脾益氣依然非常重要。健脾除了白朮之外,還可添加懷山,增加功效,或白朮與大棗搭配成大棗湯,也是很好的健脾益氣藥對。

春季常出現疲勞症狀,即俗稱「春困」。主要因春季氣候由乾燥轉潮溼,加上肝陽之氣漸升,容易影響消化吸收和排毒功能,對脾胃造成負擔。而春天養肝之前,要先健脾強胃,增強消化功能,讓食物可以轉化為養分。到了立夏時節,當天氣漸漸變炎熱之後,脾胃功能的好壞,將會對身體造成更大影響,健脾益氣依然非常重要。

白朮加懷山 增強健脾功效

健脾除了白朮之外,還可以添加懷山(又稱淮山,由植物山藥製成),以增加功效,兩味藥材都可以治療脾胃氣虛、體倦食少、便溏腹瀉等症狀,也個別都能補益脾氣。

白朮味道苦而甘,性偏溫燥,除了可以補氣健脾和燥溼利水之外,還能治療脾虛引起的水腫、痰飲、自汗和胎動不安等問題。山藥味甘性平,無有所偏性,因此不燥不膩,補氣又兼養陰,適合治療肺虛久嗽、腎虛遺精、尿頻以及消渴等症狀,同時還能補肺、固腎、生津。

白朮與山藥各有特點,但將兩者放一起之後,對治療脾虛有很好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脾虛溼盛證、飲食不化的「參苓白朮散」,就可看到白朮和山藥一起應用。

山藥、木薯易混淆 小心選購

山藥選購時容易和木薯混淆。大戟科的木薯,依照味道分成「甜木薯」和「苦木薯」,主要差別在於「甜木薯」的塊根含較低的氰酸,呈現淡青色,而「苦木薯」含較多的氰酸,呈現褐色。木薯塊根皮層所含的氰酸較高,食用前要先刮去外皮,煮熟後方可食用,不然會中毒,中毒症狀為頭暈、流涎、頭痛、心悸、四肢軟弱無力等,並伴有呼吸困難,此時要盡速就醫。

樹薯片非山藥,中央可見一細木心及放射狀的黃色小點,且嚼之不發黏,有纖維性。(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樹薯片非山藥,中央可見一細木心及放射狀的黃色小點,且嚼之不發黏,有纖維性。(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木薯與山藥可從觀看藥材的橫切面做分辨,如果切片中央可見一細木心及放射狀的黃色小點,且嚼之不發黏,有纖維性,即為木薯,不是山藥,選購要小心。

補脾益氣大棗湯 以紅棗為主

白朮和大棗所形成的大棗湯也是很好的健脾益氣藥對,對脾虛產生的四肢水腫尤佳。白朮有健脾利溼的功效,而大棗能補中益氣,二藥合用能有培土製水的功效。

大棗被稱讚是「天然維他命丸」,在《神農本草經》中將其列為「上品」,用於養命益氣。有助於預防胃病、提升免疫力、減少罹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機率。俗諺云,「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

黑棗又稱福棗,呈現烏黑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黑棗又稱福棗,呈現烏黑色。(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市售大棗因採收之後炮製方式不同,有紅棗和烏棗的差別,一般認為紅棗性甘溫,主入脾胃經,有補氣生津、調和營衛的功效;經過炮製之後的烏棗偏甘熱,除入脾胃經之外又入肝腎經,沒有食鮮棗傷脾的問題,更沒有紅棗多食產生痰溼之弊,且有滋補肝腎的功效,目前坊間常看見。

去子紅棗。(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去子紅棗。(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大棗湯藥對中的大棗主要是以補脾益氣為主,通常選用紅棗,這是使用上要注意的。

雞心棗,大小如雞心,皮酸者較佳。(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雞心棗,大小如雞心,皮酸者較佳。(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立夏時節氣候逐漸炎熱,飲食要非常注意,應調養脾胃,飲食要清淡,多吃蔬果,避免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並做適當運動,但要避免中暑,還應保持心情舒暢、適當休息。◇

延伸閱讀
山藥養生好處多 吃多恐罹癌?
2021年11月01日 | 3年前
【梁廚美食】紫蘇山藥肉丸湯
2021年03月26日 | 3年前
一窺山藥生態 手作QQ小饅頭
2020年11月20日 | 4年前
【梁廚美食】山藥雪耳豬骨湯
2019年10月15日 | 5年前
立院擬降進口關稅 山藥農憂生計
2019年06月03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