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吃緊 中共精簡非正式人力
中共當局此前曾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勒緊腰帶」,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近期,中國多地開始大規模清理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有中國學者認為,編外、編內是緊密相關,在清理編外人員後,還可能進一步精簡編內人員;另外,地方財政吃緊,疫情三年,經濟下滑,財政支出加大,清理編外人員,可減輕財政負擔。
哈爾濱清理編外人員據《中國新聞週刊》3月25日報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消息,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編外用人清理規範工作。該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按照當地公布的《哈爾濱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編外用人清理規範工作方案》(簡稱《方案》),編外用人清理規範工作從3月開始到6月底結束。
根據《方案》,本次專項整治行動的實施對象為哈爾濱市級機關、市屬事業單位現有雇員、行業專職人員、工勤人員和單位自聘人員(統稱「編外用人」)。
「編外」是相對編內而言的。編內人員即在編人員,一般指國家財政負擔其經費開支的各級各類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部分特殊機構等單位的正式工作人員。
分析:地方財政吃緊 清理編外後或精簡編內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理編外人員之前,哈爾濱近年至少開展兩輪事業單位改革,對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動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不單是哈爾濱市,沿海發達省份也存在類似現象,編外用工的現象在全國都比較普遍。
公開報導顯示,除哈爾濱市外,安徽省桐城市,湖北省房縣及監利市,海南省萬寧市等地此前已開始清理編外人員。
對於各地開始清理編外人員,釋放了什麼信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央已經決定精簡編制,地方政府會有所動作。編外、編內又是緊密相關,在清理編外人員後,還可能進一步精簡編內人員;二是地方財政吃緊,疫情三年,經濟下滑,財政支出加大,清理編外人員,可減輕財政負擔。
中共財政部:「政府過緊日子」是長期政策3月1日,中共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記者會上強調,「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並稱「政府過緊日子不是短期應對措施,而是應該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他還提到,財政部將從嚴從緊編制預算,削減和取消低效無效支出,將督促地方推進過緊日子評估體系建設,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實際上,早在2019年起,中共當局就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勒緊腰帶」,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中共地方政府債臺高築根據中共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中國各省份2022年僅在疫情防控方面,至少花費了3,520億元人民幣。雪上加霜的是,中央為刺激經濟而實施減稅政策,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此外,中央對房地產開發商的打壓造成了席捲全國的房地產危機,這也打擊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與土地銷售有關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
財政支出大幅增加、收入驟減的局面使地方政府陷入困境。為填補缺口,地方政府一直在舉債。
今年1月29日,中共財政部預算司發布的「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高達3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上年的30.5萬億元。
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積累的隱性債務,可能會使總債務負擔增加一倍以上。智庫MacroPolo負責中國經濟的研究員宋厚澤(Houze Song)估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持有的債務已經超過了GDP的70%。
根據中共財政部官網披露的一份提案答覆,針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明確,要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同時建立債務違約處置機制,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分擔風險。
社會壓力會逐漸顯現
輿論普遍認為,這一波清理編外人員,雖可減輕各級政府的財政壓力,但失業人員帶來的社會壓力會逐漸顯現。
目前各種社交平臺上輿論已開始發酵。公眾號「筆墨有理」24日發文說,自己所在單位的好幾個職工的子女都是輔警人員,許多人原先都「眼巴巴的等著有名額轉正」,或者以為自己能幹到退休,不料政策有變,「這次真的欲哭無淚了」。
公眾號「梅子評娛樂」則發文指出,過去許多單位都有那種有後臺、有關係的人光拿工資不幹活,或只承擔很少一部分工作;大部分的工作或辛苦的工作,多是讓沒有什麼根基的年輕人和編外人員來做。
現在清理編外人員了,但工作還在;把那些肯幹活的人解聘後,工作誰來做呢?文章表示,現在已經有編內人員吐槽說:「本來能幹活的就少,編外的走了,估計今後得忙死。」
微博用戶「財入門」則發帖稱,聽說有的地方招聘教師已經不再給編制了,而是合同工的方式,還有的地方推出了教師的退出機制。而有的地方也已經開始對公務員縮編裁人,「主要都是因為財政吃緊,養不起了」。
其他網友對此也議論紛紛:「編外被欺負的真慘。」、「這是過河拆橋啊!」、「那些原本就不幹活只拿錢的,也清理不走啊!」、「讓有編制的鞠躬盡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