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詠嘆調】漢樂與古井
一、漢樂的隨興演出
我的師父是洪進添,人稱紅目添,住仁愛村,是洪姓冬房人,我跟他學很久。我們學的是漢樂,歌仔戲、布袋戲都有在用,跟南管、北管不同。
那時候他教我們幾個,除了我之外,有賣菜發(綽號,洪添發)、老查(綽號)、洪草。當時魏{扌及}很會唱歌,唱七字仔歌仔調,洪見居也很會唱歌仔調。
有一次,大約20年前,我們去臺灣尾的小琉球,在船內,有人看到了我們的行頭,就問我們說:「是不是要去賣藥的?」我們也隨意回說:「是啊!是啊!」
到了小琉球碼頭,阿咧仔(綽號,許洪宅)就笑著說:「你們這些猴囝仔,連這也要騙。」
那時候我們這團是民防的,幾乎每年都有出遊的機會,當時阿咧仔(綽號,許洪宅)是年紀最大的,喜歡說笑,很好相處,所以每次出遊我們都很喜歡她在一起。
我們在小琉球時,就拿出了行頭,本來那裏的港警不讓我們在那裡唱,後來聽了覺得還不錯,就叫我們暫停,他拿了三支麥克風出來,再叫我們繼續唱。
那一場觀眾圍了不下500人,當時我拉殼仔弦、賣菜發(綽號,洪添發)拉大廣弦、擴頭(綽號,洪清額)彈月琴,首先是洪見居唱流行歌,之後又唱了七字仔歌仔調,魏{扌及}也唱了很多首,最後我也唱了一首賣蚵仔調。(洪添發每個樂器都會,洪清額彈月琴很厲害。)
所以洪輝宗每次都說,遊覽就要像我們這團,才是遊玩。洪輝宗是我們芳苑民防隊的頭,也會唱歌,他唱〈十二盆牡丹〉,像出遊到佳洛水、到埔里,他都會再唱一下。現在遭逢喪子之痛,已經沒心情唱了。
二、古井趣談
我們家的古井,它的裡面是用紅毛土(水泥)弄成一圈一圈的古井箍,然後依序將古井箍放下去,就形成這口古井。可能我爺爺那時候、或許更早就有了,可是我懂事時,在日本時代又重新改造過。
古井的水文跟現在差不多高,都是那樣的深度。我曾經下到這口古井裡面「淘井」(清洗古井,大約1、2年就要清洗一次),井水大約到我的膝蓋深。我們要將井水勺乾,通常井水無法完全乾,還會剩一點點水,然後只要等一下下,井底又會不斷冒出水來了,沒多久水又多了起來,所以古早人說:「古井水,上袂焦」(古井裡的水,汲也汲不乾)。
通常井裡面沒有青苔,只是黑黑髒髒的,然後我將井裡的砂跟髒的地方清洗乾淨,井水會不斷的從井底的沙中冒出來。當時是用鉛製的跋桶下到井裡上水的(汲水),到現在我們還是用鉛製跋桶上水。
早期是用兩個木桶,跋桶汲上來的古井水就倒入木桶裡,兩個木桶大約8分滿的水,然後再擔到廚房倒入水缸裡。我太太剛嫁過來時,也是用兩個木桶擔水,大約要擔三趟,廚房裡的水缸才會滿。當時廚房裡的水缸水用沒幾天,因為要洗碗、要洗鍋子、也要煮食,那時候的井水像苦茶油那樣清澈,只是水缸過一陣子也要清洗一下。
早期我有一陣子養蚵、賣蚵,要用古井的水洗蚵、洗蚵桌、浸蚵,用水量大,所以我兒子就在古井旁安裝了一個抽水馬達,這樣出水量才會大。這裡洗蚵通常都要使用地下水,尤其是浸蚵更是非用地下水不可,因為自來水摻有化學藥劑,是不能浸蚵的。
大約在40幾年前,那時候我一個侄子叫做瘦意仔(綽號,洪明意),當時他很小,有一天不小心掉到古井裡,當時屋簷下有很多大人閒坐,聽到噗通一聲,隨即又嚎啕大哭,就趕緊跑過去下到古井裡將他拉起來。這件事我們幾個前天閒聊時才又講到,一直將它當成趣談。
我們家裡本身就有3、4口灶(3、4個小家庭),連左鄰右舍的,總共6、7戶人家都在使用這口古井。這口井的水質比較甘甜,夏天時井水很涼,早期可以丟入刺瓜等瓜果,當成天然的冰箱;冬天時井水微溫,有時甚至還會冒煙。井水雖然是屬於淺泉,但是它經由沙子過濾後,所以也不會鹹,也不會有鐵質。◇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