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心慌慌 心理師:試試安、靜、能、繫、望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黃瓊葦。(桃園療養院提供)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黃瓊葦。(桃園療養院提供)

【記者徐乃義 /桃園報導】

「當下想跑,但是晃到沒辦法站穩」、「就算地震停了還是覺得心跳加速、驚恐不已」、「我真的很害怕,這幾天都睡不好」,國內地震頻頻,使得人心惶惶,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黃瓊葦表示,災難、危機事件的發生常會引發焦慮的症狀,這是演化中人類的戰逃本能,民眾若出現對地震相關警報、訊息或是各種風吹草動,表現出緊張、過度警覺、肌肉緊繃、難專注、疲憊、睡眠困擾等狀況都是很正常的,適逢921周年,若過去曾受苦於震災的民眾,更有可能會勾起相關的回憶。不過,這些反應大約於三日內可逐漸緩解,民眾不必太過擔憂。

國內創傷災難學者們提倡的「安、靜、能、繫、望」心理安定5字訣來安定自己的身心。國內創傷災難學者們提倡的「安、靜、能、繫、望」心理安定5字訣來安定自己的身心。(桃園療養院提供)

除了靜待這些感受自然消退之外,適當做些心理調適的技巧也能加速心情回歸日常與平穩。黃瓊葦提醒,可參考國內創傷災難學者們提倡的「安、靜、能、繫、望」心理安定5字訣來安定自己的身心:

1.     「安」──促進安全:理性評估所處環境,適度調整以讓自己感到安全;遠離過多的地震訊息,以避免繼續累積不安及恐懼的感覺;若想討論地震當下的感受,先想想自己準備好分享這些感覺了嗎?感到安穩時才討論。

2.     「靜」──促進平靜:採取自己喜歡的放鬆策略,或是嘗試腹式呼吸、瑜珈、正向思考、自我對話等方式,也提醒自己這些感覺都很正常,要多留一點緩衝空間給自己。

3.     「能」──促進效能:感覺目前的狀態,想想現在能做的有什麼,可將事情切分成一個個簡單、能逐步完成的小目標,做到時真切的肯定自己,持續為自己累積成功的經驗,增加對當下的控制感。

4.     「繫」──促進聯繫:多與家人、朋友互相陪伴、支持,依照彼此的意願與步調,適時予以關照。

5.     「望」──灌注希望:勇敢、樂觀的活在當下,疾風知勁草,我們也曾度過一次次的難關,這次也相信自己是有力量且有韌性的,終能慢慢復原。

「如何與地震共存」是地處多條活動斷層帶上的台灣必須面對的課題,而「如何與無預警的危機共處」則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亦須具備的技能。最後黃瓊葦也指出,若是民眾自我觀察之下,這些感受並未隨著時間消退,甚至開始出現焦躁、易怒、不真實的抽離感、不時回憶起相關感受與想法、過度迴避相關訊息、持續難安睡等症狀,已明顯生活品質時,可考慮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等醫療資源,讓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協助。◇

延伸閱讀
工作讓你累了嗎?
2022年04月30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