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發現攝護腺癌細胞轉移關鍵 盼新藥5年問世

國衛院發現抑制攝護腺癌細胞轉移新標的,剔除KDM4C基因可調節糖解作用、抑制癌細胞。圖為示意圖。(GUILLAUME SOUVANT / AFP)
國衛院發現抑制攝護腺癌細胞轉移新標的,剔除KDM4C基因可調節糖解作用、抑制癌細胞。圖為示意圖。(GUILLAUME SOUVANT / AFP)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國衛院發現抑制攝護腺癌細胞轉移新標的,剔除KDM4C基因可調節糖解作用、抑制癌細胞,證明KDM4C基因對抑制癌細胞代謝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已著手開發KDM4C抑制藥,樂觀預估新藥有望5年內問世。

攝護腺癌位居臺灣民眾癌症死因第5名,死亡年增率居冠,過去40年來罹患率與死亡率均逐年增加,去年就有1689人死於攝護腺癌。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褚志斌研究團隊,利用攝護腺癌細胞進行研究,發現剔除KDM4C後的癌細胞,與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代謝的重要基因與蛋白質都有被抑制的現象,細胞內粒線體能量代謝跟有氧呼吸功能都出現失能。

另外,研究也顯示讓癌細胞賴以為生的糖解作用訊號與產生ATP能量代謝的路徑,也受到抑制,證明KDM4C基因對癌細胞代謝扮演關鍵角色。

褚志斌說,攝護腺細胞癌轉移時會傾向瓦氏效應,也就是癌細胞為了快速分裂,常利用步驟較少產能效率較低的無氧糖解快速產生能量,作為細胞增生分裂的原料,代謝出的乳酸還會酸化腫瘤環境幫助癌細胞轉移,因此如何抑制癌細胞的無氧糖解作用,成了癌症醫療的關鍵問題之一。

褚志斌說,透過臨床檢體分析、細胞與動物實驗,發現攝護腺癌新治療標的「組織蛋白去甲基酶KDM4C」,KDM4C透過去甲基來活化基因,並與致癌蛋白c-Myc結合、促進葡萄糖糖解代謝、活化乳酸去氫酶LDHA,促進丙酮酸轉化為乳酸、酸化周邊環境而促進癌症轉移。

褚志斌表示,抑制攝護腺癌細胞KDM4C的表現量,可抑制瓦氏效應和攝護腺癌的轉移,目前已有部分KDM4C抑制劑被研發,若專一性與效性提升,將有機會成為預防攝護腺癌轉移的新藥,達到阻絕或延緩攝護腺癌轉移的新治療方針,預估新藥最快有望在5年後問世。

延伸閱讀
海洛因初犯率降 恐轉至其他毒品
2022年05月30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