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早期無感 台灣比國外高2倍以上
衛福部在今(110)年6月公布了109年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10大死因之首,其中攝護腺癌的死亡率由108年的第6名上升至第5名。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3的病人在被診斷為攝護腺癌時就已經是出現遠端轉移的第四期,比國外高了2倍以上,更是要特別注意。
臺北榮民總院桃園分院泌尿外科醫師戴盟哲說明,攝護腺癌的篩檢主要是靠攝護腺特定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和肛門指診檢查,診斷是透過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PSA是攝護腺組織特有的一種醣蛋白,然而卻不是攝護腺癌特有的,在攝護腺肥大、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發炎、或是任何刺激壓迫攝護腺的動作也都可能會造成PSA的上升。
PSA的正常值一般是小於4.0ng/ml,PSA數值愈高,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就愈高,PSA<4 ng/ml,攝護腺癌的機率是< 5%,PSA 4~10 ng/ml則升高至約3成,PSA>10 ng/ml,則可超過5成。然而,PSA的正常值也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升高,60~69歲為4.5ng/ml以下,大於70歲定為6.5ng/ml以下。所以對PSA稍高又不是太高(4~10 ng/ml)且肛門指診檢查無觸摸到硬塊的病人,需不需要做攝護腺切片來診斷攝護腺癌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除了單純看PSA的數值外,目前也有其他方式可以增加切片的陽性確診率,如:參考PSA每年上升的速度(PSA velocity)、PSA除以攝護腺體積的比值(PSA density);檢測血液中自由型PSA佔全部PSA的比率、抽血計算前列腺健康指數(Prostate Health Index, PHI);檢驗尿液中的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等方式。若是切片結果陰性但臨床仍強烈懷疑有攝護腺癌,也可以考慮自費做核磁共振造影找尋可疑病灶,再針對可疑病灶施行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Fusion biopsy)。
戴盟哲表示,當被確診為攝護腺癌也不需要太過擔心,目前可以選擇的治療很多,如:觀察等待(Watchful waiting)、積極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冷凍治療、高強度聚焦型超音波治療(海福刀, HIFU)、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因此在治療前,醫師會先完整評估攝謢腺癌的期別,依據風險分布、病人預期餘命的長短,給予適合的治療建議。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表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年紀大了,常會因為攝護腺肥大造成小便問題,嚴重者甚至不敢出門而影響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除了排尿問題外,更要注意是否有癌化的可能,平常少吃高油脂和高熱量的食物,多攝食蕃茄、綠茶、大豆…等食物,內含豐富的茄紅素及抗氧化劑可減少攝護腺癌發生的機率。攝護腺癌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男性若大於50歲或大於45歲且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建議可做PSA檢測,並接受肛門指診檢查,藉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減少疾病惡化,而有較佳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