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半導體合作 突顯臺供應鏈優勢

圖為晶片示意圖。(OLIVER KILLIG / DPA / AFP)
圖為晶片示意圖。(OLIVER KILLIG / DPA / AFP)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預計22至24日訪問日本,並在23日舉行美日高峰會,針對兩國加強合作研發及生產半導體達成協議。專家分析,美日的半導體合作可能會影響到臺灣,但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有完整的供應鏈,而且有成本優勢,短期內仍有不可替代性,但長期而言,台積電等臺灣半導體廠商基於戰略利益、經濟安全,而到其他國家設廠,仍會是趨勢。

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23日舉行高峰會談,預計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內容預料將提及美日兩國加強合作研發及生產半導體。

對此,日本媒體共同社提到,美日兩國的半導體對臺灣及韓國的依賴度高,希望能建立緊急情況下自給自足的體制。

前高盛高管:臺半導體  有地緣風險

另外,據彭博的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資深董事長、前執行長布蘭克梵(Lloyd Blankfein)近日提到,全球化使商品和服務變得更便宜,美國人因此受益,但是現在依賴那些不在美國境內,且無法掌控的供應鏈,確實存在疑慮。

布蘭克梵更點名臺灣,提到「所有的半導體都從臺灣買,這樣好嗎?那裡是中共的目標。」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提到,美日兩國在意的是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供應鏈穩定問題,由於中國的技術仍然落後,因此預料這次峰會的主軸不是中國,而是在於如何增加兩國的研發與合作,特別是可能在2奈米製程上互有合作,「這對臺灣的影響會比較大。」

蔡明芳認為,如果單一國家的先進晶片過度依賴在他國生產,容易受到地緣政治風險或各類因素影響,這是非常明確的理由,且連臺灣本身也開始注重所謂的「經濟安全」。

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 將成趨勢

蔡明芳說,未來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連台積電都不得不重視,必須思考到海外設廠。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曾提到,到海外生產面臨成本考驗,卻也顯示臺灣半導體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蔡明芳說,在臺灣生產具有較低廉的成本,且政府給予的支持動作相當積極,因此雖然未來台積電基於戰略利益必須到海外設廠,但仍會以臺灣作為基地,且日前新加坡雖然也向台積電招手,但由於新加坡的生產環境不如臺灣,也沒有客戶優勢,因此不太可能過去,但到美國、日本設廠則是台積電已經在做的事。

蔡明芳說,即使美國與日本成為半導體發展的合作夥伴,但由於建立半導體供應鏈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技術的突破也不容易,而臺灣在這些層面都有打下深厚基礎,預料短期內臺灣的半導體供應鏈仍難以被取代。

半導體供應 歐美將設預警系統

美國對完善半導體供應鏈動作頻頻,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等官員正在歐洲訪問,並參加會議。美國官員說,針對晶片短缺,歐美雙方將宣布設立半導體供應中斷的「預警系統」,藉此避免西方進行補貼競賽,在關鍵技術零組件上的過度相互競爭。

官員表示,在2021年時,美國已建立自己的預警系統,這對今年的數次潛在供應危機,已發揮預警效果。針對防堵中國半導體的發展,官員提到,西方仍然關注來自中國的競爭,同時,中共在這次疫情大流行的封鎖行動,可能再造成供應中斷危機,對此歐美將積極關切。◇

延伸閱讀
WTO新挑戰:因應非市場經濟
2022年05月10日 | 2年前
十大高薪職業 半導體科技業占3名
2022年04月1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