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佳 肝膿瘍找上門
一位67歲的男性,前一陣子因為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通過理學檢查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和發炎指數均上升,初步判斷為下肢蜂窩性組織炎,隨即安排住院治療。
住院後,採以靜脈抗生素治療,同時檢查發現患者血糖過高,醣化血色素11.6%,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經過抗生素治療,患者仍然高燒不退,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2顆肝膿瘍,進行超音波導引抽吸肝膿瘍後,左腳竟發展成壞死性筋膜炎;後續在開刀清創之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說,肝膿瘍是發生在肝臟的感染症,會造成肝臟局部組織壞死,形成膿包;通常患者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體會出現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等症狀。
臨床統計顯示,肝膿瘍好發50歲以上的男性,致病菌多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患者常見合併有糖尿病。
黃馨慧提出,肝膿瘍的治療主要是抗生素和膿瘍引流,療程長短與膿瘍的大小、數量、治療反應等有關,多數患者通過這兩種方式,即可達到有效治療,只有極少數患者需要動手術。
肝膿瘍最致命的情況是細菌跑到血液中,造成菌血症,嚴重者甚至導致敗血性休克;如果是雷伯氏菌,還有可能隨血液跑到眼睛造成眼內炎,跑到骨頭造成骨髓炎,跑到肌肉造成肌肉膿瘍。
黃馨慧補充說,多數肝膿瘍的患者在治癒後,不會反覆發作,由於糖尿病也是引發肝膿瘍的危險因子,因此糖尿病患者務必妥善控制血糖,才能降低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