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平臺糾紛頻傳 立委促強制資訊揭露
募資平臺消費糾紛頻傳,過去2年累積近千件相關申訴案件。立委林楚茵等人3日召開記者會,共同提出《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之1修正草案,要求募資平臺揭露募資提案人的通訊聯絡方式、商品研發風險及付款狀態,強化平臺業者責任,以精進募資平臺消費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
立委林楚茵、吳思瑤、趙天麟3日舉行「消保法規更完備,行政機關別再睡」記者會。林楚茵表示,募資平臺專案態樣多元但也爭議頻傳,其中以商品行募資案所生的消費爭議占大宗,根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統計,過去2年累積近千件相關申訴案件。
林楚茵說,現行法規未能對收取服務費用的募資平臺課予責任義務,引發許多消費糾紛,也折損贊助者信心,而且目前募資平臺沒有一個主管機關管轄,商品型募資如同商品預購,常發生延遲交貨、業主失聯及商品不如預期,演變成爭議。
吳思瑤說,去年全臺募資專案金額高達33億元,若募資平臺沒有管理好,也可能淪為詐騙集團的幫兇,這次提案是希望更明確針對募資平臺可以有更適用的法律工具,確保產業秩序、提升產業發展。
趙天麟則說,近年來網購消費糾紛多為商品遲未交貨、不退款,還有收貨後的退貨退款問題,而募資平臺因需要時間募資、製作與成案,扣款與收貨時間比一般的網購還要長,而國內主要募資平臺卻很常出現募資方資訊不明的現象,建議要立法管制。
林楚茵、吳思瑤、趙天麟等人共同提案,主張增訂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之1,要求募資平臺揭露募資提案的通訊聯絡方式、商品研發風險及付款狀態,並提供消費糾紛申訴管道及諮詢聯絡窗口,完備消保法規,以補強制度強化業者的責任。
對此,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劉雅娟回應,去年9月找募資平臺業者開會,業者也認同應該對於消費者有更多資訊揭露的保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副處長吳政學則說,募資平臺的責任仍未明確,因此造成消費風險、糾紛比例較高,建議民眾可透過信用卡支付,多一層向發卡銀行提出爭議款項的保障,目前已有在和平臺業者討論於提案中加入履約保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