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看國會】透明國會 從網路做起

⊙張文齡/整理報導

〈幸福報報—公民看國會〉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與網路新興媒體「新頭殼」合作製播的節目,從公民監督國會的立場與角度,針對值得關注的議題,邀請專家、民間團體代表進行討論,希望喚起民眾對於公民參與監督國會工作的熱情與重視。

立法院於2000年成立資訊處,希冀以此提升決策效率並帶動議事與審議的公開化,然而這些多樣化的電子化工程是否符合各界的期待,實質上達成民眾「電子化參與」的目標?7月6日「公民看國會」節目,我們邀請到公督盟政策部專員鄧凱元,以及青平台open data計畫總監張維志,來聊聊他們的看法。

鄧凱元表示,為了促進立法院電子資訊的透明度,在近期舉辦的國會開放論壇中,邀請到了許多網站的使用者、設計者及研究者,針對立院網站的使用進行經驗分享,現行的立院網站,除了有資訊未公開完善的問題,媒體隨選視訊系統(IVOD)穩定度與使用性都是待觀察的,因此了解立院網站是否符合各界的期待,才能針對立院網站的改善進行意見整合。

「立法院的網站是由5、6隻怪獸所組合起來的大怪獸。」張維志形容。他表示,立院網站的資訊取得不易,組成的內容與架構個別來自不同的網站,常常需要在多個頁面之中做資訊的搜尋,他質疑立法院最初推行網站時,並沒有預想到未來需要的功能,在需要時才將功能堆砌上去,從不同的頁面有不同的版權宣告就可以看得出來。鄧凱元也說,在立法院網站使用問卷調查中,有半數的民眾無法從網站中找到自己所關心的提案,而找到的民眾更花費至少10分鐘以上,「這樣的問題若不趕快解決,對於民眾而言是非常不友善的。」他表示。

「沒有一個完好的檢索系統,不論資訊多有用,找不到就是沒有用。」張維志說,他表示,接手青平台open data 的計畫,其中一個工作就是為立法院製作一個完善的檢索系統,而希冀藉由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概念,讓大家知道如何將立法院的資訊公開出來,一方面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有助於民眾對立法院的關心,達到真正的談論政治,而非只有惡鬥、選舉。

張維志指出,今日所說的開放,指的是減少資訊取得的難度,他以美國Open Congress.org網站的設計構想舉例,民眾不需要主動的追蹤,而透過手機APP的功能,可以訂閱所關心的法案、委員的動態,並且可以對關心的法案進行表態,對於促進公民參與有很大的助益。鄧凱元也以巴西國會作舉例,民眾在國會的電子論壇中發表意見,而委員會將民眾的需求轉換成請願書的形式,除確保民眾的意見完整表達,請願的過程更加順利,增加民眾的信任感。他指出,台灣缺乏一個適當的溝通管道,讓請願案進入立法的程序之中,更以「與職權不相干」為由,讓請願案常常石沉大海,「一個完善的請願系統是迫切需要的,它保障的是每一位公民的政治權利。」他表示。

根據聯合國世界國會的調查,有5成的國會會將立委的立場公開,這樣的概念除了可以幫助民間團體對特定議題的長期追蹤,也讓民眾對於立委的政策表現有所依據,「這是民主政治,非常重要的一環,台灣卻還沒有開始做。」鄧凱元說。◇

〈公民看國會〉播出時間:每週五16:00 ~ 16:40 播出網址:http://newtalk.tw/lifeshow_list.php

延伸閱讀
網路上傳下載電影相關刑責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破獲網路簽賭集團 賭金月達上億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孩子遭霸凌的九大跡象
2015年04月27日 | 9年前
加強網路監控 中共推約談制
2015年04月29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