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霸凌的九大跡象

  (123RF)
(123RF)

編譯/秦飛

校園霸凌行為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使他們今後的生活長期蒙上陰影。霸凌導致的後果包括身體傷害、社交障礙、憂鬱症以及極端情況下的自殘和死亡。

據MSN網站報導,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將霸凌定義為「青少年暴力」,而其中「網路霸凌」更成為了新興的公共健康問題。青春期隨荷爾蒙的變化,孩子的情緒會產生極大的波動,父母感到困惑的是,怎樣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被霸凌或霸凌別人?以下9大跡象可略知一二。

1.孩子聲稱頭痛或胃痛

這是逃避上學的最簡單辦法。孩子可能確實因緊張或受傷而引起這些症狀,但也可能是逃避被欺凌的手段。美國司法部和教育部出版的《2011年學校犯罪和安全指標》(2011 Indicators of School Crime and Safety)報告中提到,5%的12歲至18歲學生曾因害怕受到其他學生的傷害而逃學或待在家中。家長應持續關注孩子的狀況,必要時帶他們去看醫生。有時孩子不願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被霸凌,但卻願意向醫生傾訴。

2.態度、行為和成績的轉變

在學校中突然改變了行為,例如逃課、不願坐校車,卻讓家長載他們上學、改變上學路線或對成績失去了興趣,這些都是孩子在遭受霸凌的另一個跡象。專家稱,家長應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達到了「典型的發展里程碑」。幫孩子做初步觀察,藉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檢視孩子的發展情況。

3.財產被丟失或損壞

常見的霸凌形式包括散布謠言、人身傷害、威脅以及排除在社交圈外。還有一種不常見的霸凌形式,即蓄意破壞財產,導致孩子丟失了值錢的東西,包括電子產品、玩具、首飾甚至金錢。儘管孩子經常把東西放在不該放的地方,但有時父母會發現東西找不到時,孩子卻避免談論這件事情,這都可能是霸凌的潛在跡象。

4.改變社交圈

家長應留意孩子是否突然改變社交圈,不再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或不再與以前的朋友交往。霸凌通常是將受害人排除在社交圈外。當然,被霸凌的孩子仍會有朋友,很多青少年也願意嘗試新的角色和朋友圈。專家建議如家長懷疑孩子遭受到霸凌,應留意他們從朋友家或社交活動後回家時的情緒。

5.睡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

如果孩子遭受了嚴重的霸凌,他們的神經系統在高速運作,出於「戰鬥或逃跑」的情緒中,壓力非常大。這會影響到身體的基本運作,包括睡眠和飲食。孩子可能在學校裡不吃午飯,回到家後再大吃一頓,從而引起胃痛。另一些跡象包括飲食失調、短期內體重驟升或驟降。焦慮也能使孩子失眠或是做惡夢。

6.不願與父母交流

《學校犯罪與安全》報告發現,只有36%的學生在遭受霸凌後願意告訴家長。可以預見,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介入他們生活的時間越來越少。女孩比男孩更願意告訴家長。霸凌行為可能給孩子帶來太多痛苦和傷害,像傳播令他們尷尬的照片或謠言,致使他們不願告訴父母。家長有時很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一些孩子可能需要時間來處理這件事,也可能需要成人的教育。

7.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

青少年通常很衝動,經常轉換興趣和社交圈。他們也經常誇張地表達不滿或不感興趣的情緒,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突然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這可能是他們被霸凌,從而出現憂鬱症狀的一大跡象。

8.絕望、恥辱和沮喪的心情加劇

青少年總嚮往獨立,希望自己能解決被霸凌的問題。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已用盡了一切辦法,卻沒有任何改變。一些研究強烈支持所有霸凌行為均是導致憂鬱症和自殺傾向的明顯因素。以下幾種學生在遭受霸凌後,特別容易產生自殺的意念和行為:被網路霸凌的學生、有殘疾和精神問題的學生、同性戀或變性的學生。

9.對被霸凌的學生缺乏同情心

科技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以一個非常特殊的方式傷害了學生:當人們面對面交談時,能立刻獲得非語言的反饋,你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感受到肢體語言,能了解他們的感受,這些是通過網路交流無法獲得的。很多霸凌行為的出現是因為施霸者無法了解他們對受害者的傷害有多大。尤其在網路上,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霸凌受害者,卻無法立即看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從而使他們全無同情心。◇

延伸閱讀
網路上傳下載電影相關刑責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美國教師剃光頭 讓學生重拾信心
2015年05月25日 | 9年前
破獲網路簽賭集團 賭金月達上億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