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鬧脾氣?用陪伴讓情緒釋放(上)

所謂「當情緒的主人」不是要你去管理情緒、控制情緒,而是你要去「覺察情緒、回應情緒」,我們都搞錯了。(123RF)
所謂「當情緒的主人」不是要你去管理情緒、控制情緒,而是你要去「覺察情緒、回應情緒」,我們都搞錯了。(123RF)

文/周志建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當情緒的主人,不要當情緒的奴隸。」說得很有道理,但什麼叫做「當情緒的主人」?恐怕很多人都誤解了,以為我們得學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嗎?

早期很流行「情緒管理」,但這4個字卻誤導了我們30年,讓我們以為:「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這才是高EQ的表現。」真的是這樣嗎?

「情緒管理」這4個字現在已經不太流行了,因為心理學家警告我們,任何想要管理、控制情緒的意圖都將徒勞無功。因為情緒如流水,它必須流動,情緒只能疏導,無法控制、阻攔或禁止。

因此,所謂「當情緒的主人」不是要你去管理情緒、控制情緒,而是你要去「覺察情緒、回應情緒」,我們都搞錯了。

情緒是無法管理的,因為只要是「管理」,必定牽涉到「控制」。一旦想控制,你就會回到「頭腦」的理性層次,如此就無法覺察情緒。無法覺察情緒,你就無法回應情緒。

情緒是一種情感展現,屬於內心的感受層次,不是頭腦的理性層次。所以你無法靠頭腦去「管理」情緒,其實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對錯,所以任何想用頭腦去控制情緒的意圖,都將徒勞無功(那是「情緒壓抑」)。

那我們要如何覺察情緒呢?

安靜、放鬆、回到呼吸、回到身體、回到內在,安靜感覺自己的身體。這樣就好。

「我感覺悲傷」「我感覺憤怒」「我的手在抖,我感覺很害怕」……當你能夠覺察到當下此刻情緒的發生與「存在」,不批判、不逃避、不否認,進而去「理解」當下那個情緒,並去「回應」那個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要,那麼此刻,你就是「情緒的主人」了。

如何回應情緒?
──當孩子鬧情緒時,該怎麼辦?

一旦情緒可以「自由流動」、不阻塞,它就自然慢慢消融。有一次,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組照片,十分驚訝。第一張照片裡:一個大約30多歲的白人父親,帶著一個5歲的小女孩到大賣場逛街,旁邊跟著一個5、60歲的中年男子,看起來應該是祖孫三代。

後來,可能是因為小女孩想買某樣東西,但父親不肯,於是小女孩就生氣地直接躺在賣場地上鬧彆扭、不肯走。

照片中只見那兩個大人(父子)就在一旁等待,他們「允許」小女孩鬧彆扭、躺在地上抗議。這兩個大人不勸阻、不安慰,就站在原地,神色自若地「等待」。

這個畫面叫我看呆了。我在想,要是我們這邊的父母會如何反應呢?不用想也知道。大人一定會覺得很沒面子,他們會罵孩子,叫孩子趕快起來。如果孩子不聽話、再不起來,父母就會硬拖、硬拉,把孩子拉起來。這樣處理方式的結果是──孩子哭鬧得更大聲。

我們這邊處理情緒的方式,只在顯示一件事:「孩子哭鬧、有情緒是不被允許的。」而照片裡白人父親的反應卻告訴我們:「你不高興、不爽、鬧脾氣,沒關係的。那是你的事,我尊重,但不介入。」他們看待情緒是如此平常心,教人咋舌(這就是情緒界線)。

同時,我也佩服照片裡那個年紀大的祖父。當下他並沒有「介入」兒子管教女兒的方式,他也是一個界線清楚的人,他尊重兒子的管教方式,不介入、不插手。

要是在我們這邊,就算我們想要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女、尊重他們的情緒,但如果剛好我們的父母在一旁,老早就出手介入了。他們不是立刻去哄孫女「乖乖、聽話、不要鬧了」,不然就是去罵兒子或媳婦:「你們怎麼不管管,讓她在這裡哭鬧、丟人現眼。」

故事還沒完。

當這兩個男人「允許」孩子哭鬧、不介入孩子的情緒時,你猜怎麼著,不久後小女孩發洩完情緒、鬧夠了,她就自己站起來,然後左手牽著爸爸、右手牽著祖父,開心地走回家,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

當你不阻攔情緒、允許它時,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像一陣風。讓情緒自然升起、自然落下,讓情緒流動,一旦情緒可以自由流動、不阻塞,它就自然慢慢消退了。

於是我說:允許情緒、尊重情緒、讓情緒流動,這就是對待情緒最好的方法。

允許別人可以有情緒,允許別人可以悲傷、憤怒、害怕。這就是最好的情緒界線練習。

當你「允許」時,你就不會抗拒情緒,或急著介入、想當別人的「拯救者」。

而且你有沒有想過:別人真的需要你的拯救嗎?其實只要你不要去阻斷別人的情緒,允許別人的情緒可以流動時,這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助了。(明日待續)

——摘編《情緒治療: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方智出版社提供)◇

延伸閱讀
青少年的情緒困擾與解憂之道
2020年10月22日 | 4年前
青少年心理健康 須仰賴親子溝通
2020年10月08日 | 4年前
當爸媽這檔事 淺談產後憂鬱
2020年09月30日 | 4年前
罹癌機率 與情緒有關!
2020年05月11日 | 4年前
面對部屬的抱怨情緒 該怎麼辦?
2020年04月07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