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欲裂也可能是青光眼 1/4患者恐失明

台灣青光眼病人數高達35至45萬人,甚至位居失明原因第二名,其中,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將有四分之一機率失明,醫師提醒,眼壓值較高、高度近視等青光眼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並治療,以避免失明風險。(記者賴玟茹/攝影)
台灣青光眼病人數高達35至45萬人,甚至位居失明原因第二名,其中,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將有四分之一機率失明,醫師提醒,眼壓值較高、高度近視等青光眼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並治療,以避免失明風險。(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臺灣青光眼病人數高達35至45萬人,甚至位居失明原因第二名,其中,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將有1/4機率失明,醫師提醒,眼壓值較高、高度近視等青光眼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並治療,以避免失明風險。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醫師陳賢立表示,臨床上青光眼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開放型青光眼,這類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而另一種閉鎖型青光眼,則是較為急性,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起床就喪失視力,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視力的殺手」或「視力的小偷」。

陳賢立指出,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至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簡而言之,青光眼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

三總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進一步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至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但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

陳賢立表示,青光眼高危險族群包括,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建議能夠定期接受檢查,才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研究:每天1杯熱茶 預防青光眼
2019年11月21日 | 5年前
青光眼不可逆 日常保養要重視
2019年01月16日 | 5年前
戴隱形眼鏡睡覺 醫師:造成失明
2019年01月07日 | 5年前
眨眼操123 保護眼睛
2018年11月26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