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與春天共享青春的節日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 局部 )。( 公有領域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 局部 )。( 公有領域 )

文/荏淑一

萬物清潔、明淨是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又是民俗節日,古來節俗非常多。你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節時,如何享受清潔、明淨的時空,舒放、伸展身心,暢快、盡興度春光?

除了祭祖掃墓這種習俗,古來的清明節,也是洋溢著春天活力,青春作伴喜春遊的時節。回一回首,看一看清明節充滿活力的節俗體育活動。

春遊踏青

唐代時,在寒食、清明、上巳的好春時節踏青成風尚,「上巳接寒食,鶯花寥落晨。微微潑火雨,草草踏青人。」(唐·唐彥謙〈上巳〉。按:「火雨」指舉新火的清明節下的雨。)北宋大臣歐陽修說「踏青寒食追遊騎」,蔡襄說「節候近清明,遊人已踏青」,寒食連清明時節,正是踏青時節。

北宋時,掃墓兼春遊聚宴,郊野一反常日,熱鬧如市場。宋代時的清明節一連三天掃墓兼踏青遊賞、聚宴、遊耍。南宋詩人洪咨夔的〈清明即事〉詩句「草草攜家去踏青,舊阡新冢紙錢輕」,也記錄了節俗即景。

宋代以下的各代也一樣有清明節踏青的習俗。從詩人寫清明節的作品中可以回顧當時的一些情景:「柳色滿河堤,春沙不作泥。家家踏青去,處處聽鶯啼。」(元代吳當);「處處踏青寒食雨,家家送紙北邙墳。」(明代區越);「佳節又清明,風日初晴。桃花露重柳煙輕。聽喚踏青時候也。」(清代楊逢春)。清明節天清地明,萬物潔淨,離離墓草也回春,送紙祭墳,此時又是踏春的時光。

盪鞦韆

春天是舒展身心的好季節,古人愛在清明節從事體育活動,盪鞦韆(秋千)就是其中一項,這種遊戲傳說起源於北方民族,在春秋時代傳入中原。到了漢代以後,鞦韆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盛行的民俗活動,尤其在女孩兒、仕女間廣為流行。最早的鞦韆只是一條繩索,後來才有了懸木、踏板。從此以後一直到清代,在清明節盪鞦韆都非常盛行。

《開元天寶遺事‧卷三》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寒食節一到,宮中競豎鞦韆,讓宮嬪玩樂戲笑,唐玄宗呼為「半仙之戲」,因此民間也以此稱呼鞦韆。元代習俗中最重視清明寒食,宮庭到了此節日最為富麗。上自宮中內苑,下至民間士庶,都立起彩色繩索的鞦韆架,盡日嬉戲玩樂。盪鞦韆還有考究的繡金衣裝,衣帶上結香囊。(《析津志輯佚》)

唐代杜甫的〈清明〉詩,寫「萬里鞦韆習俗同」;宋代韓琦詩中有「三月鞦韆節」的說法;明代范景文寫「綠柳陰中鞦韆影,遊人知道是清明」;清代〈乾隆帝御題詩〉「清明時節杏花天……翠翹紅袖蹴鞦韆」,都是描寫在寒食、清明節的盪鞦韆民俗風景。

蹴鞠

蹴鞠也作蹴踘、踢鞠、踢毬或踢圓。「蹴踘漸知寒食近」(宋·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蹴鞠與鞦韆都是寒食、清明時節民間盛行的活動。鞦韆多盛於女孩間,蹴鞠多為男子的遊戲,唐代詩人曹松就這麼說:「雲間影過鞦韆女,地上聲喧蹴踘兒。」

 清焦秉貞繪《鞦韆閒戲圖》冊頁。( 公有領域) 清焦秉貞繪《鞦韆閒戲圖》冊頁。( 公有領域)

「鞠」是內裡填實的皮球。蹴鞠是踢球遊戲,起源久遠,類似今天的踢足球。宋《事物紀原》的記載,它起源於黃帝時代或是戰國時代,本是一種練武的兵勢遊戲。戰國時代富實的臨淄城民普遍玩一種類似的踏踘遊戲;漢代民間已經頗流行蹴鞠。蹴鞠在唐代已經鼎盛,王維詩〈寒食城東即事〉寫道:「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鞦韆)競出垂楊裡。」寒食清明時,城鄉間滿滿都是蹴踘和鞦韆競盪出的活力。

 元錢選《宋太祖蹴鞠圖》。(公有領域) 元錢選《宋太祖蹴鞠圖》。(公有領域)

拔河

相傳拔河的風俗也是起於春秋時代,在隋、唐時代很流行。拔河,古人叫「牽鉤」,是很激烈的體能活動,起源於楚國的教戰訓練。有傳說以「拔河」祈豐穰,所以受到歷代帝王的提倡。

拔河怎樣祈求五穀豐登?《隋書.地理志下》記載南郡、襄陽兩郡拔河對抗的場面,發動時一旁有人敲動鼓節、觀看的群眾大聲唱歌謠,兩方熱烈的喧呼可以撼地,宛然是一場祈豐年的祭典。

唐朝宮中風行一時的清明活動有拔河這一項。唐中宗時曾在清明節親駕御宮梨園的球場,下令侍臣拔河為戲;唐玄宗時,好幾次行令舉行拔河賽,規模盛大,參加者達一千多人,喧呼動地。

北宋王讜《唐語林》描述「拔河」是以大麻繩,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繫小索數百條,掛於拔河的人胸前。拔河分兩組(兩棚),分向兩邊拉。大繩中點以立大旗為界,眾人齊拉時,震聲叫噪,兩邊相互牽引,觀者莫不震駭。唐代的進士薛勝作了〈拔河賦〉,當時人爭相傳看,顯見拔河在當時成了風行的體育遊戲。

放風箏

暮春三月掃墓,天地清明春風柔和,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風箏也稱紙鳶、紙鷂,清明掃墓「斷鷂放災」興盛於清代時。掃墓的男女老少,各自攜帶著風箏和軸線盒出城,待祭掃一完,就於墳前施放紙鷂比賽。

當時有俗諺說:「清明斷鷂放災」。「斷鷂」諧音「斷藥」,人們將要禳除的疾病、災禍寫在風箏上頭,然後將風箏放上天際,等到風箏隨風高飛、遠飛後,就剪斷絲線,意為讓災病隨著紙鷂在風中消逝以禳災祈福。「紙鳶」又諧音「子燕」,和宋人造「子推燕」插門楣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代人在寒食前一日就用麵和棗作成飛燕,並以柳條串起來,插於門楣,叫作「子推燕」,紀念晉文公的賢臣——忠肝義膽的介子推。那時成年的男女在寒食日就將「子推燕」插在頭上,賦予青春長駐的心願。(《東京夢華錄》)。

子推已經遠揚而去,放「紙鳶」,似曾相識燕歸來!念我清明節俗,與青春為伴,樂在清明!◇

延伸閱讀
清明連假期間 高鐵取消自由座
2020年03月03日 | 4年前
3/30~31日 國道打7折長程受惠
2019年03月22日 | 5年前
秋節紓解車潮 國5首辦白天免收費
2018年09月07日 | 6年前
客家清明祭祖 凝聚家族傳承文化
2018年03月12日 | 6年前
連假首日 南下車速不到20公里
2018年04月04日 | 6年前
清明吟
2018年03月27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