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絕的苦 家長應該知道的是……
「拒絕」有多種形式,而未成年人所經歷的拒絕,可能來自方方面面:比如被自己的球隊裁員、參演小舞劇時失去扮演主角的機會、不被心儀的大學錄取、午餐時被朋友冷落、約朋友一起外出對方回覆沒空、或者是在刷社媒時感到沒人關注等。
未成年人往往心智尚不成熟,當遭遇拒絕時會感到痛苦,可能會因此受挫,並不願再嘗試任何無完全把握之事。為此,家長應對孩子給予指導,告訴他們,拒絕是無法避免的,儘管有些令人感到不安。要讓他們知道,在長大成人的路上,拒絕是可以應對的。
應對拒絕涉及兩個關鍵要素,所感與所想。這兩個因素互相影響,你的感受會影響你的想法,反過來,你的想法也會影響你的感覺。儘管如此,將兩者分離開來,分別應對、擊破,有助於減輕對拒絕的負面反應。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育兒專家兼作家赫爾利(Katie Hurley)向家長們介紹了幫助未成年人,應對拒絕的幾種策略。
1.承認拒絕
雖然家長為了讓孩子在遭遇拒絕後免受痛苦,往往會採取漠視、忽略事實的做法,可結果恰恰相反。孩子明白,拒絕意味著孤立和糟糕,他們需要的是同理心、理解與傾聽,而非是告訴他們痛苦沒什麼大不了之類的安慰話。
2.理智冷靜
家長可能會為孩子被某所大學拒絕而「氣急敗壞」,或是為孩子的前女友提出分手之事而憤憤不平,但這只會加劇孩子負面情緒的反應。當未成年人感受到壓力時,他們會向父母尋求暗示。為此,面對拒絕,保持冷靜和客觀至關重要,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這種拒絕不會毀了孩子的生活。
家長應切記,孩子會注意家長的反應,所以,家長理智、冷靜,孩子也能學會理智、冷靜地應對拒絕。
3.同情與理解
雖然孩子遭遇拒絕的當下心情與感受,家長可能無法準確做出判斷,但是,家長要明白,面對拒絕,你與孩子之間可以敞開心扉,好好談談。孩子不一定需要家長手把手地教,如何從被拒中恢復過來,但他們確實想對人好好傾訴一番。
4.檢查思維過程
當未成年人陷入負面思維周期時,他們可能會產生消極的核心理念,這可能導致自尊心喪失,以及在將來不願冒險。從本質上講,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會失敗時,就避免再繼續嘗試。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我們都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批評的聲音,這個聲音有時會主宰我們的思想。這個批評的聲音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對這種批評的聲音如何取捨。當這種聲音響起時,告訴孩子要大聲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然後家長可以適度評價,然後再好好利用這種批評的聲音,向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問題。
最後,家長要幫助未成年人,學會接受他們自己的消極情緒,陳述負面想法,重塑思想。為他們提供應對未來被拒和其他壓力事件的工具。當我們規範這種過程時,孩子們就會把這些技能內化,從而在遭遇被拒時,能夠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