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重組肉迷思

張正明副教授講授以「嚼勁」出發,探討肉乾與重組肉加工技術及常用配料並破解常見迷思。(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
張正明副教授講授以「嚼勁」出發,探討肉乾與重組肉加工技術及常用配料並破解常見迷思。(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提供)

文/鄭宜芬

一般民眾對肉乾的製作及加工方式有諸多疑問:肉乾嚼勁哪裡來?重組肉到底能不能吃?

以下是灃食智庫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張正明副教授講解,關於肉乾加工技術、配料並破解常見迷思。

嚼勁哪裡來?

「嚼勁」指的是藉由齒間剪力及唾液分泌所導致對於食物的拉扯、撕裂、風味溶出、混和到最後吞嚥的感覺。張正明表示,原始自然的肌纖維除可移動外,其張力及延長性相當大,但透過一連串酸鹼、機械力、冷熱及加鹽等促使肌肉蛋白質「變性去自然化」過程,再加上乳化及加熱凝固等過程,重組蛋白質結構,改變肌肉延長性甚至塑造彈性,創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例如常見的貢丸、熱狗等。

重組肉選購3重點

「重組肉並非不好的食材!」張副教授表示,為符合消費者對產品的期待,切開的肉塊需透過修剪邊角肉過程,但修剪後、低利用率的邊角肉仍具經濟及食用價值。為了不浪費食材,故透過鹽巴、黏著劑及冷凍等技術進行肉塊重組。

1. 閱讀標示:法規規定重組肉需誠實標示,建議消費者選購前先確認標示。

2. 烹煮時需全熟:因零碎肉片與外部接觸時間較長,被微生物汙染的可能性較高,故建議以烹調至全熟。

3.重組肉容易斷裂沒有肌肉紋理,整塊肉製成的肉乾會有明顯的肌肉紋理。

肉脯 CP值高

市面上常見的肉乾多以絞肉為原料,再透過鋪盤、加熱等方式獲得肉乾,亦可透過整片肉製作肉紙。而肉脯則需使用整束肌肉製作,必須使用新鮮的肉乾燥製成且製程繁瑣,是CP值最高的肉製品零嘴。

但市面上仍有部分產品加入豆粉等作為成分之一,張副教授建議消費者購買肉鬆時,可先確認食品標示再決定購買。

肉製品7大常見添加劑:

食品加工的目的,除了增添食用風味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科學的方式來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1亞硝酸鹽/硝酸鹽:助於肉品發色及風味,同時抑制肉毒桿菌。

2抗壞色酸/異抗壞色酸:抗氧化劑

3鹽:調味、防腐

4糖:顏色、風味

5辛香料:風味、抗氧化與抑菌

6磷酸鹽類:保水、抗氧化與抑菌

7黏著劑:結著、增加咬感◇

延伸閱讀
多項食安新制 元旦上路
2015年12月25日 | 9年前
未標重組肉 重罰400萬
2014年12月31日 | 9年前
重組肉標示上路 違者罰400萬
2014年12月17日 | 10年前
重組肉標示 最快12月上路
2014年11月19日 | 10年前
食藥署:擬強制標示「重組肉」
2014年10月30日 | 10年前
外電:美寵物吃中國製肉乾暴斃
2013年10月25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