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手の慢工細活》記錄世代傳承老工藝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熟手の慢工細活》,27日在高雄文學館發表。專書紀錄大高雄百年代代傳承老工藝,引領讀者沿楠梓仙溪、二仁溪、荖濃溪、濁口溪4條溪流,深入造訪山林和小鎮,逡巡13 種手工事作工藝,親身探訪36 位藝師,更特別綜整繪製「百工流域圖」,跨幅橫閱、拉展視野,縱覽解高雄百工之山線&部落 | 食農工藝師老手藝精彩人生。
高雄市文化局局長尹立表示,工藝是用在地材料、從生活中而生的產物,有藝師的堅持,才有好的工藝品呈現。此次出版的《熟手の慢工細活》是一本有溫度的書,藉由年輕作家來記錄年長藝師,讓不同世代交流,從內在挖掘高雄自身的文化工藝底蘊,這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源頭,更是高雄自身文化詮釋權的基礎。而在地藝師的工藝技術所展現出的在地特色,也是更深入認識高雄的另一個角度。
沿楠梓仙溪,在台29線道路起點,發拉斯工坊編織布農苧麻網袋、那瑪夏的江誽鄥藝師用編織找回卡那卡那富族的過去、阿里關手製青頭獅、金興村江秀金手工竹花掃把,還有徐吉綠製作往昔小林村常用的魚笱(ㄍㄡˇ)竹剖編器,高阿美(Umav烏瑪玞)則用縫紉將傳統服裝融入現代風格。
行至下游,旗山地區有鄭憲隆的亞鉛(鍍鋅鐵片)客製器物、林享旻的鍛鐵農具、戴自成和戴文化父子飛簷走壁的瓦作屋頂修建,皆以自身工藝技術見證了近代庶民生活史。往二仁溪出海處漫步走去,可發現卓溫盛打造宋江陣的雙斧、雨傘與耙兵器;內門力玉春,從採摘到編織全都自己一手包辦的月桃編織;豪邁剖竹和細緻竹編兼具的竹籃工藝師林晚,及年近八十仍堅持手做斗笠工藝的郭春為夫婦等。
桃源荖濃溪旁,原民工藝輝煌精彩。藝師張錦秀打造布農族傳統樂器—敲擊器,王明城和賴秀如夫婦以獸皮獵裝和十字繡服飾、寶山杜洪柳用羊角勾縫製各個年齡的瑰麗傳統服飾,排灣女兒古淑花編織布農板曆,展現傳承族群智慧。
此外,美濃區黃細梅的不漂白手工藤椅、林彥伶手抄紙、稻草編籃等,力行減塑反璞歸真生活;在濁口溪,魯凱族聚落裡,刺繡師董桂蘭將紫斑蝶身影繡進她的生命裡。這些動人技藝點滴收入在《熟手の慢工細活》專書裡,並附上旗美6條公車地圖、檢索28處私房美店,導覽4溪流域藝師出沒處。
全書邀請15位高雄作家、文史工作者、繪畫家及攝影師,透過文字與影像,不但紀錄這批在山林溪河堅守信念的人,如何傳承祖先的智慧和技藝,更將他們對土地和家人的深濃情感,彰顯在字裡行間,躍動於每個鮮明影像,他們的身影背後都有一篇篇動人的故事,邀請讀者深入挖掘 ,好好體驗他們對生活的領悟,擁抱老工藝的溫暖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