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將至?學者:或觸及土地財政

倪鵬飛認為,降房價的根本是降地價,只有地價降下來了,房價才能降下來。(AFP)
倪鵬飛認為,降房價的根本是降地價,只有地價降下來了,房價才能降下來。(AFP)

【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房市定調。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或將二次房改。中共社科院專家稱,當局此次改革或觸及土地財政。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並稱要繼續嚴控房價,「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據《華夏時報》12月17日報導,市場人士第一時間對此的反應是「二次房改」要來了?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目前官方還沒有提到二次房改,不過這一次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或會觸及到土地財政這一項住房相關性基礎制度。

在改革方向上,倪鵬飛認為,當前很多住房問題來自基礎的土地財政制度,以及金融、財稅制度等,這些制度不變,改變不了高房價的現狀。「降房價的根本是降地價,只有地價降下來了,房價才能降下來,不然無異於揚湯止沸。」倪鵬飛說。

12月12日,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撰文指,啟動「二次房改」,彌補房地產制度建設的短缺,建構真正的長效機制是當務之急。

日前,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長任志強公開表示,要解決戶籍問題和土地制度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所有涉及房地產的問題,否則,房地產長效機制可能建在沙漠上或海洋上。

報導稱,1998年中國的第一次房改,實質上是住房商品化的過程。當年,中共國務院頒布23號文,提出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住房作為商品,其價格由市場決定。

但近20年來,土地財政這一項住房的基本性制度沒有改變,僅透過短期調控措施抑制房價,最終效果都無法盡如人意。

日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7~2018)〉指,住房基礎性制度不合理,導致住房結構性問題積累了市場風險。

一方面,地方政府是房地產調控的主力,但其財政收入卻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及相關稅費,這使他們在調控問題上的立場並不堅定,隨時可能「倒戈」。另一方面,中國土地市場主要被地方政府壟斷,土地拍賣實行「價高者得」的制度也推高了土地拍賣價格。

土地財政依然火熱

12月6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11月,中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3兆4,407.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約41%。

11月5日,《中國房地產報》報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平新喬表示,過去15年,很多省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3左右,個別地方占到總財政收入的六成。

另外,今年前3個季度,土地財政依賴最嚴重的佛山,土地出讓金694.8億元,同比成長81%,土地財政依賴比重達147%,較2016年末增長了46個百分點。

土地財政是指中共地方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獲利,其收入包括土地出讓金收入、與土地出讓相關的各種稅費收入、以土地抵押為融資手段獲得的債務收入。而「土地財政」是江澤民掌權後在經濟方面留下的一大禍害,也是導致當今房價飆升的直接原因。◇

延伸閱讀
「廁所革命」的關鍵問題
2017年12月17日 | 6年前
被官二代當箭靶 國中生斃命
2017年12月15日 | 6年前
中國環保稅 明年起開徵
2017年12月15日 | 6年前
逾半陸富二代 不想繼承家業
2017年12月14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