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更好?從家庭聚餐開始
「開飯啦~」母親的一聲呼喚,室外玩耍的孩子們,低頭看報的丈夫,都會放下手中的事情,聚集在餐桌前一起吃飯。一個呵護家人的母親,一個權威的父親,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圍坐在熱騰騰的飯菜周圍⋯⋯
以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國家的家庭,一天至少一次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他們都很重視這個習慣,不會讓任何事情打斷他們的家庭聚餐,因為這是一家人最重要的時刻。一家人輕輕鬆鬆地用餐,一邊享受營養的食物,一邊聊著當天發生的趣事,這不但可以加深親情,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智慧。
餐桌是一家人共聚的最好地方,孩子可以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與父母交流。米莉安.溫斯坦(Miriam Weinstein)在她所寫的書《家人一起進餐的意外收穫》(The Surprising Power of Family Meals)中説道,「雖然家人一起吃晚飯未必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這樣做肯定會有很多好處,而且家人只要付出一點點努力就行了。」
西班牙的愛德華回憶起自己跟父母同住的時候,每天家裡都有11個人一起吃飯,不管多忙爸爸每天都會趕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飯。「對我們來説,這是個很寶貴的時刻。我們可以聽家人説説當天發生的事,大家邊講邊笑,其間也有不少幽默的話。」
與家人共享晚餐益處多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全家人經常坐在一起共享晚餐,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優秀,學習更專注,而且更善於社交。這項研究結果刊載於美國的《家庭心理學雜誌》上,研究結果顯示,要想達到孩子表現佳的效果,全家人一週共進晚餐的次數至少得達到4次。
與家人經常聚餐的青少年不容易染上吸菸、飲酒和吸毒等惡習,同時還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和自信心;對於嬰幼兒,家人聚餐會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技能,父母在飯桌上的對話,可以讓孩子了解如何使用複雜的詞彙、如何與人溝通。
西班牙的埃斯梅拉達有兩個女兒,她説,「如果家人有一起吃飯的習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愛護和關懷。一起進餐會讓孩子覺到家庭的溫暖、充滿愛心,在感情上得到滿足、感到安全。」
青少年參與有規律的家庭晚餐,會擁有更強的滿足感,並且更可能積極地和別人建立友誼。家庭聚餐有助於建立強大的家族關係和多方位的溝通技巧。
相比那些不能和家人一起吃飯的孩子,經常與家人吃晚飯的孩子不太可能濫用藥物或患有憂鬱症。那些經常與家人一起吃晚餐的孩子,心理健康程度比同齡人要好。17歲的桑德拉説:「一聽到同學説『不知媽媽留了什麼食物在冰箱裡』,我就很替他們難過。我覺得,全家一起用餐不光是為了吃得健康,還讓我們有機會邊談邊笑,培養彼此間的感情。」
餐桌上的交流或許是孩子年幼時期最豐富的談話經歷。交流的話題不要局限於「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也切忌在飯桌上問孩子成績,或教訓孩子。
餐桌上也是講故事的最好地方。這些家庭故事通常包括父母奮鬥史、逆境中不放棄、順境中不盲目等事情,從中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在吃飯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羅曼史、第一份工作、名字來源、寵物、喜歡的食物等事情。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更好地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