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醜食再利用 社企人用創意改變社會

經發局規劃台中市社會創新產業發展計畫,9日與台灣社會永續發展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黃玉燕/攝影)
經發局規劃台中市社會創新產業發展計畫,9日與台灣社會永續發展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台灣近年興起一股新興經濟模式「社會企業」,使得企業追求利潤與社會關懷不再是兩條平行線。2014年由行政院頒布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訂定該年為「社企元年」,預計2年內能育成100家社會企業,概念逐漸被社會討論、實踐,青年投入企業創新逐年倍增。2家以「剩食」、「醜食」再利用提案的公司,獲得第一屆「社會企業創業提案競賽」特優,主辦方「台灣社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恩得表示,希望培養更多社企人,讓社會改變從一個人、一群人開始。

台中市為拓展在地社會企業,由經發局規劃「台中市社會創新產業發展計畫」, 9日與「台灣社會永續發展協會」簽MOU,並頒發創業提案競賽得獎者,鼓勵更多青年投入社會企業,由政府力量過渡到民間自主,讓社會關懷力量得以深耕、永續。

東海大學企管系教授許恩得發起,邀約東大EMBA學界、企業界等組成「台灣社會永續發展協會」,希望運用經營管理理念,結合學術、企業與社會各界資源,扶持青年投入社會企業。首屆提案競賽,以「深耕社區:老貧族照護」、「循環經濟:永續地球資源」為題,共吸引31人參加、16組入選決賽。

「七喜廚房」公司以「醜蔬果物流計畫」獲特優,將以收購產地醜蔬果方式,投入社區免費取用,及推動個人與餐廳響應,初期從收購100~200斤醜蔬果開始,逐步達到500會員及15家餐廳預購數量,就能有獲利空間。

以開發酵素為提案的海洋極品公司經理蔡穎德,將透過收購「農會生產過剩農作物」方式,製作各式酵素原料,投入包括清潔用品的開發,初期希望能收購 300~500噸以上的過剩香蕉,預計3年內達到收購1,000公噸的食材,就能有預期中的利潤,持續永續經營。

經發局長呂耀志指出,過去以NGO組織從事公益,多需要政府長期挹注資源,其公益性與必要性常受到質疑。若能逐漸過渡到社會企業經營模式,從研發、製造到行銷,不用靠外力、政府出錢,將能達到深層轉換社會資源的能量。

立委張廖萬堅出席表示,立法院對社會企業的認定上有多種版本,過去有人主張將社會企業規範於「公司法」之下,但也容易因認知不同造成傷害。台灣推動社會企業以青創為主,希望給予青年更多元的想法與做法,如同許恩得教授提到,未來認證或將以「人」為主體,協助更多「社企人」站起來,就可以幫助更多人,一起改變社會。

延伸閱讀
幸福樂齡社教企業 嘉市揭牌成立
2017年02月20日 | 7年前
翻轉社企力 新北團隊展創意
2016年10月28日 | 8年前
石頭湯計畫 募剩食烹盛食
2016年06月04日 | 8年前
新北社企之都 社企圓夢5部曲
2016年04月28日 | 8年前
剩食管理 立委:中央不能落後
2016年04月1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