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消炎未必有效 中醫看慢性發炎
病的形成有多種原因
病由於天氣而來的,叫做「外因」,有六氣,分別是風、火、暑、濕、燥、寒;病由於情緒而來的,叫 做「內因」,有七情,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從其它各種因素而來的,叫做「不內外因」,例如飲食、勞倦、利器割傷等等。
「發炎」中醫有不同看法
雖然中醫沒有所謂「發炎」的病名,但有類似對等的名稱,例如「火」、「熱」。如果病屬於六氣中的「火氣」,就稱之為「火」,如果這個火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或雖經正確治療,卻沒有很快很好的治愈,就可能稽留於人體很久很久不退,變成了「虛病」;現代人稱之為「慢性病」。這個慢性的、氣虛的火,被叫做「虛火」;對等的,虛火就和現代所謂的「慢性發炎」有點接近。例如腸胃的、咽喉的、腎臟的……等等,都可能有虛火存在。
最為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如都稱之為「胃火」的唇口瘡、牙齦潰瘍、口腔潰瘍,都稱之為「心火」的口苦、小便赤短、舌尖潰瘍……。這類疾病在初發時期,就叫做「火」;有的病人常年發生或只要是熬夜了就發生的,吃再多的抗生素、維他命都無法治愈的,多被叫做「虛火」。
跳脫抗生素消炎治療 中醫另有好法
從中醫的病理來看,既然稱之為「熱」,就以「清熱」法對治,稱之為「火」,就以「瀉火」法對治;瀉「實火」和瀉「虛火」又有不同。不管實火或虛火,它們都可以使用針灸、也都可以用湯藥或丸藥對治;完全不是那種見到發炎就一味以抗生素消炎的現代治療方法。
如果使用針灸,就根據不同的經絡和穴道特性以瀉火,用藥就根據藥物引經或入經起瀉火作用的方法。
五臟六腑,12經絡都可能「上火」。12經絡就是「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心包、三焦」等等。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的方式根據經絡。針灸的經絡就依循每個經絡的五俞穴「井、滎、俞、經、合」的五行屬性;根據這種五行就能分別補虛和瀉火;《難經》就記載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治療原則。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也是根據經絡而有不同經絡的補虛和瀉火藥物,分別有「引經」、「補虛」、「瀉火」不同作用的各種藥物與方劑。例如瀉實火的有:為了肝膽火的,有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等;為了心火的有瀉心湯、導赤散等。又例如補虛而瀉虛火的有:為了脾胃火的甘露飲、黃耆湯……;為了腎火的六味地黃丸、知柏八味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