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轉移 患部掃不到病灶 原來是蝕骨性轉移
48歲呂小姐,5年前診斷罹患二期乳癌,左側乳房切除後,病情控制穩定,但在今年年初,呂小姐開始感到下背及頸椎疼痛,經骨骼掃描發現果然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了,但奇怪的是,掃描呈現異常處是骨盆腔附近的左側薦髂關節,與呂小姐臨床疼痛部位(頸椎)位置不符,為了後續能執行準確放射治療,高醫為呂小姐進行正子造影,果然發現,不只薦髂關節,右髂骨、顱底頸椎位置都有病灶,確診是多處骨骼轉移、蝕骨性轉移。
高醫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晉銓表示,骨骼是惡性腫瘤容易轉移位置之一,疼痛為其症狀,病患可多留心;此外,各種影像與核子檢查可互補應用,在呂小姐個案中,臨床症狀與骨骼掃描病灶位置不同,使用骨骼掃描未找出蝕骨性轉移的部位,這時可考慮改用「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電腦斷層造影」。張醫師說,正子造影對蝕骨性轉移診斷率高,且注射體內的檢查藥物(氟化去氧葡萄糖)劑量低、可隨尿液排出體外。但,正子造影有輕微輻射(8~10毫西弗量/次)為安全值範圍。
正子造影技術已逾十年,廣泛應用在癌症,尤其是骨骼轉移上,目前各類癌症視情狀有健保給付,高醫說,本案呂小姐經傳統檢查掃描得不到明確答案,改採正子造影,以她的情況健保就有補助,若一般自費約2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