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生活: 蚊子電影院
小時候,看電影不是在電影院看,也不是租錄影帶回家看,而是看「露天電影」,也就是現在俗稱的「蚊子電影院」。每到暑假,眷村裡偶爾會放電影,尤其是放過去的年代所流行的黑白歌舞國片,這種電影會將音樂、歌唱、舞蹈編入電影的劇情裡。還記得有一個國語歌舞老片《風雨桃花村》,裡面有一首插曲《賣湯圓》,歌詞至今仍然沒忘,還能朗朗上口的唱出來:「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呀買一碗,湯圓湯圓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哎~哎~唷……湯圓湯圓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
「蚊子電影院」幾乎都設在眷村口的通道上,這裡是村子裡最寬敞的空地,有時候也會在籃球場放映電影。夏天的夜晚,空曠之地清風徐徐、蚊子很多,家家戶戶攜家帶眷的端著自家的小板凳和扇子,高矮不齊、一排排的圍坐在一塊白色大布幕的前後。不過想看電影還得閃躲前排觀眾的後腦勺,其實布幔的背面也是不錯的選擇,能不受干擾,更清楚的觀賞電影畫面;反正國片都有配音,不像外國片必須看清楚中文的字幕翻譯,也就無所謂電影看的是正面或反面。倒是隨風飄動的布幕,讓「影中人」不時的變形扭曲,讓人覺得美中不足,卻是我小時候生活裡面,最簡單純真的快樂!
我念國中之前,父親尚未調職,那時候還住在台北的「婦聯四村」。記得小學五年級吧,每逢假日的晚上﹙因為平常要寫功課不敢出來﹚,我會帶著弟妹和隔壁鄰居的孩子,幾個小蘿蔔頭各自帶著小椅子,必須走上一段路,到附近的「婦聯五村」去看「電視」——這算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蚊子電影院的經驗。當年的電視機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奢侈品,所以我們眷村裡每個家庭都沒有,要看電視就得「越村翻牆」,到婦聯五村牆外頭的雜貨店去看!
過去的眷村都有灰色的水泥外牆,將眷村圍出一個村裡村外的範圍。我們如果按照正常的路途去看電視,得先從婦聯四村口出來,沿著馬路走完一段不算短的路程,才能到雜貨鋪看免費的電視。但為了節省時間,要抄近路,也不知道是那個孩子起頭的,總之村裡的孩子都知道不用「捨近求遠」,只要走進婦聯五村後,沿著村子的圍牆就能看見一個緊挨著圍牆邊水泥砌成的大垃圾箱,踩在垃圾箱的木蓋子上,就能順勢爬上不高的矮牆,然後從牆頭輕鬆的一躍而下!牆外不遠,就是路口轉角的雜貨鋪啦!
雜貨舖外頭看電視的人非常多,大人小孩都有備而來的帶著小椅子和扇子。口渴了就上店裡買瓶汽水冷飲、邊喝邊看露天電影院般的享受一下;也有人不花錢,自己帶著水壺過來的。過去的電視台很少,播映的節目有限,幾乎是晚上11點前就收播了,只要一看到唱《國歌》出來,大家就知道播映完畢,各自散會、由原路打道回府吧!
最近經常想起這段似有若無的記憶,那天和弟妹們一起團聚過中秋節,也聊起許多孩童時代有趣的陳年往事,弟弟居然說︰「姊,我記得妳帶我們翻牆看電視,還帶著小椅子哪!」啊!那逝去的童年真令人懷念,還有那段屬於懷舊時光的蚊子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