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出現小斑點 切掉再吃還是整顆丟棄?
水果是容易發黴的食物之一,如果是水果表皮長黴,如柑橘,只要裡頭的果肉還新鮮,把皮剝掉還是可以吃;木瓜、蓮霧、草莓發黴的同時也腐爛了,只要水果外觀有白色或綠色菌絲等發黴情況,無論發黴部位大小,都不要吃了。蘋果是從內部的芯開始發黴,當芯變成棕黑色時,就已經產生真菌毒素了,將這些毒素吃下肚,可能造成肝臟、腎臟發炎及免疫力降低。
黴菌看不見,並不代表就沒發黴,吃下發黴水果,會造成腸胃不舒服、食物中毒,如果嚴重一點,神經性中毒會影響腦部功能。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種致病黴菌
一、黃麴毒素(Aflatoxin):
黃麴毒素是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生長過程中的產物,致癌性強,世界衛生組織已於1987年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它也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黴菌喜歡溫暖潮濕環境,黃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85%及溫度28 ℃以上;溫度12℃以下只會長黴,但不會產生毒素。黃麴毒素不僅毒性強且耐高溫,一般烹調方式是無法破壞其結構和毒性。所以食物只要有部分受到黃麴毒素污染,就必須全部丟棄。
常見的食物中,以種子類食物較容易遭受黃麴菌感染,如花生、杏仁、腰果、豆類以及稻米、玉米、麥類等五穀雜糧。當你吃花生時,吃到苦苦的味道,就代表花生已經壞了,要趕快吐出。
二、赭麴毒素(Ochratoxin):
赭麴毒素是一種由黴菌所產生的二級代謝產物,與花生、玉米中常見的黃麴毒素都屬於黴菌類毒素,是天然的黴菌毒素。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赭麴毒素列為第二級致癌物質,屬於可能致癌物。若大量吃進赭麴毒素,可能會導致肝、腎、免疫系統病變,甚至有致癌性。
赭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18.5%及溫度25℃以上,低溫則不會產生毒素。
赭麴毒素普遍存在於空氣、土壤中,除咖啡保存不當、可能使其孳生外,其實,中藥、五穀類、豆類、米、麥、麵粉、黃豆、花生、玉米、咖啡豆等食物,都有可能因潮濕而產生赭麴毒素的黴菌。
赭麴毒素不易清除,溫度要高達200℃〜300℃才能破壞它的結構,所以一般的烹煮過程是無法將赭麴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