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馬車」奔向異國的背後(下)

⊙何清漣

前些時,美國在陸商會與歐盟在陸商會發布報告,抱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比如美國抱怨中國設門檻擠壓美國在陸企業,這些「門檻」包括中國政府針對外資公司展開一連串調查,並推出限制海外技術使用的國家安全法,使外資信心嚴重受挫。兩個報告都列舉了一大串數據說明這種悲觀情緒。彷彿為了佐證這些抱怨的真實性,在5月的最後2天,五家全球富有盛名的製造企業同時宣布撤資或退出中國,其中包括全球最大手機金屬外殼加工商及成通訊、倫敦奧運吉祥物製造商東莞鑫達、江蘇鹽城著名德資企業黛安芬、飛利浦照明全資子公司飛利浦燈飾製造(深圳)有限公司。

中國民營資本也紛紛到海外謀求發展,尋求利潤高地。2011年,民營企業還只占中國對外投資的11%,到2015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41.2%。但是,只要看看其投資領域與投資國別,就會明白民企資本遠赴海外,主要目的是避險而非實業投資。

戴德梁行在《中國對外投資市場報告——2015年回顧》提供的數據是:中國海外地產總投資額在2015年增長41.5%,達21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馬來西亞吸收了最多來自中國的土地開發投資資金,總金額約為25.2億美元,隨後是香港、美國、澳洲和新加坡。今年4月,榮鼎集團(RhodiumGroup)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聯合發布2016年「新鄰居」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資美國企業的數量超過1,900家,遍布美國435個國會選區中的362個,直接僱傭大約9萬名全職美國員工。就投資領域而言,吸引中國資本的主要有房地產、金融、科技、影視娛樂產業、能源等。

榮鼎報告沒有指出的是:這些投資當中,有大量是EB-5投資移民項目。比如2014年推出的一個紐約觀景摩天輪項目,籌資總額是3.8億美元,由幾百位中國投資者組合完成。這些中國投資者比較幸運,因為EB-5投資移民項目不少是騙局。2013年,美籍印度人塞思偽造文件,通過虛假宣傳欺騙了250多位主要來自中國的投資者,讓他們投資位於芝加哥的一個總額1.47億美元的賓館與會議中心開發項目,後來才發現這個項目是虛構的。

民企海外投資目的:移民尋求安全之地

簡括上述三個因素:一、中國的投資環境惡化、實業投資收益下降;二、中國海外投資中,地產投資仍居重要位置;三、吸引中國資本最多是美國,而在美投資中有不少是EB-5投資移民項目——比如2015年截至財年第三季度,美國移民局共批准EB-5申請6,498份,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國人獲得——可以推想,中國資本外流的真正目的是避險。

如果認為以上三點還不夠有力,那麼剛發布的一條消息可作為佐證:5月中國從香港進口同比增加242%。熟知中國洗錢套路的人都知道,這叫做虛構進出口業務向海外轉移資產。

向外轉移資產,勢必導致外匯市場大失血,並讓外匯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火藥庫存。考慮到這點,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中國政府還要鼓勵對外投資?

中國政府當然不想民營資本這樣大規模外流,金融行業的決策層當然明白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會導致股市、債券、房地產、信託、私募基金等各大市場之間的風險互相傳染、疊加,並增大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

但有幾個原因卻使中國政府沒法限制:一,中國還在努力吸引外資,不能擺出一副「只許你的錢進來,不許我的錢出去」的不講道理的嘴臉;二,真正有大筆資金要轉移的人,就是中共自家內部人及與之有關連者。因此,不到危險關頭,決策者只能在其他方面加以限制,比如籌劃徵收托賓稅平抑資本市場波動,防範金融風險等。

綜上所述,中國投資馬車奔向世界,不再為中國經濟拉套,並非中外媒體認定的那樣風光。於中國政府而言,「走出去」戰略後面,其實隱藏著幾分苦澀、幾分無奈。(全文完)——轉自美國之音

延伸閱讀
陸新鮮人愛創業 半數撐不過3年
2016年06月13日 | 8年前
IMF:中國須速解企業債問題
2016年06月13日 | 8年前
陸股慘 滬深兩市200股跌停
2016年06月13日 | 8年前
巨額社會扶養費 去向成謎
2016年05月23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