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台灣公民社會發達盼更成熟

【記者鍾元/台北報導】

針對公民社會議題,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前公督盟理事長顧忠華日前指出,台灣解嚴後社會發展出蓬勃的生命力,現在公民社會地位也同樣提昇,華人社會幾乎沒有像台灣一樣發達的公民社會。學者專家希望台灣能營造出更成熟的公民社會。

顧忠華表示,一般認為公民社會跟國家對立,國家明顯地占據支配地位,但就像國光石化興建最終被擋下,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在文化界的公民社會抗議下辭職都是很好的例子。而從國會監督經驗來看,如公督盟要求開放國會隨選視訊系統讓民眾可以看到立委質詢時的情況,做為評鑑立委的表現,雖然只是一小步,但還是可以撼動原來的社會體制。

顧忠華指出,在台灣公民社會的這些例證,也許成為華人社會的典範。他認為,公民社會非常有彈性、活力,且真正重視人權。未來也需持續透過公民對國會或國家權力的不斷要求,讓執政者在位時戰戰競競不敢亂來。

詩人李敏勇強調公民意識形塑指出,台灣相對於經濟志向,我們的文化志向太弱,國民的心靈有待重建。他也從市場、國家及文化的角度,認為在台灣民主化後,公民社會力量還要加強、覺醒,才足以跟市場、國家制衡對抗。

政治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陳芳明肯定台灣是華人社會中公民社會概念最發達的地方。他指出,中產階級改變台灣的歷史走向,民主改革靠中產階級領導;在國家經濟陷入問題時,他們則對政府施政提出批判要求改善。他也提到最近的國光石化停建,就是公民社會力量的展現。

前立委林濁水則以盛治仁現象、國會亂象及直轄市升格後的地方自治亂象提出對公民社會的觀察。他認為,盛治仁現象顯示台灣不能複製中國模式,中國在文化政策上透過文化經營來鞏固其政權,如張藝謀的電影,但大家都知道張在國際上不受歡迎。同樣台灣則是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操作賴聲川,但最後由文化界的公民運動將其換下。未來他希望也能在地方自治及國會層次上展現公民社會監督制衡的力量。◇

延伸閱讀
小黨仍陷困境 公民社會還沒有贏
2014年12月27日 | 9年前
中國人終將與中共攤牌
2014年12月05日 | 10年前
中共軍隊進駐港 學者憂現港版六四
2014年09月03日 | 10年前
賦予生命力
2014年07月28日 | 10年前
CNN:中國公民力量越來越大
2014年06月27日 | 10年前
巴林生命之樹 沙漠中存活430年
2013年11月29日 | 11年前
公民社會的抗議
2013年08月0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