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與月的對話】輔導課業的難題

文/陳竹月(高中教師)

近期與久未見面的老同事聚餐,和樂融融之際,話題最後總會圍繞著學生打轉。談到最近學校一再宣導的「國中補考制度」,老師們幾乎異口同聲:「沒有幫助。」

結構性的難解癥結

由於施行十二年國教後的「免試升學」理想之下,不用考試就可入學固然輕鬆快樂,卻也會落入孩子「不用讀書」、「免競爭」的消極陷阱。因此為了因應「學力低落」的問題,去年開始,教育部積極推動「補考制度」,要學校嚴實檢核,不得放寬標準。如果七大領域有四領域不及格,就得接受補考。倘若再不及格,就無法領取畢業證書。

乍聽之下,這的確是個絕佳辦法。那麼,為何老師感到窒礙難行?

首先,所謂四個領域都不及格的孩子,大都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補考及格的。許多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電玩成癮,甚至是需要鑑定是否有學習障礙,家長卻極其難以溝通合作的孩子。而這樣的孩子日漸增多。平日要他們循規蹈矩、按時繳交作業已屬不易;要在短短一兩個月間補考通過,即如一位課後仍熱心義務輔導同學不輟的老師肺腑之言:「那還不如我自己去考算了。」

尤其目前所有教育制度傾向鬆綁,一再免除壓力,卻要將最後把關責任放到學校,的確很難承擔。難怪有老師直言:「到最後一定是放水了事。」

陪伴孩子學習是關鍵

我常跟家長說:「孩子功課不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他進步起來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學習需要靜心與定力,堅決的信心與豐沛的好奇心,也需要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他是一種內化的過程,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對於某些孩子,非常需要家長定時、定期的輔導。就如國小老師蘇明進在他的《親師SOS》一書中,談到爸媽不應當拿「沒時間、看不懂」等原因將孩子課業問題丟給補習班或學校。他說:

「並不是爸媽看不懂孩子的數學,而是沒有養成陪伴孩子學習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對孩子提供最精確的解題方法,但是經由我們隨時在旁的陪伴與提點,卻是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持續保有耐性與態度的最佳關鍵。」

然而在這個高速到猶如失控的時代,父母每日騰出一段時間來陪孩子,除了奢之外,更可能變成親子之間一段衝突四起、爭執不斷的可怕時光。難怪與孩子相處機會不多的父母,寧可送他們去補習班、放任其看電視與電玩,也不願擔起「自己教」的責任。

學習之前 許多要努力的事

建議家長在一味要求孩子「課業進步、要念書」之餘,也能抽空翻翻這些貌似呆板無趣的課本,設身處地了解一下目前孩子們學習的內容,規劃親子共讀的時間,釐清他們的困難與盲點何在。當然,在這之前,還包括耐心溝通、家庭良好的作息、適當的休閒娛樂、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彼此正面的心態。如果能這樣穩紮穩打的話,課業怎會有不進步的可能呢?◇

延伸閱讀
【竹與月的對話】電玩之害知多少
2015年03月03日 | 9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 新手老師被欺侮
2014年12月26日 | 10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需要與依賴
2014年11月18日 | 10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 友誼與緣分
2014年10月27日 | 10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 富而有德最不易
2014年08月20日 | 10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 北捷痛後省思
2014年05月23日 | 10年前
【竹與月的對話】 不能出賣的人生
2014年04月14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