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與月的對話】 友誼與緣分
擔任班級導師多年,發現「一枝草,一點露」這句俗諺的可貴。
正如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都會受到上天眷顧的厚愛;雖然孩子們都是小學畢業後,孤伶伶的來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只要他們靜心體會、細心勿躁,就會發現處處都是友誼。即使如此,難免還是有落單的孩子。雖然為數少之又少,一旦發生孩子無法融入團體的狀況,就成為老師與家長擔心的問題……
小圈圈中 尋找安全感
細心的老師會發現,當班級要進行分組活動或是團體競賽的時候,「搶人」、「推人」、「選邊站」的情況,就會陡然升高:人緣好的孩子被多方人馬搶著要,得罪哪一邊都不滿意;相對地,有些孩子卻落入誰都不願接納的窘況。有的時候,個別孩子彼此有矛盾的糾紛,還會延燒到其他同學必須「切割」或「表態」的痛苦境遇。如果這種小團體愈演愈烈,一個班級表現自然荒腔走板,很快就會走上爭吵不斷、分崩離析的地步。
單純的孩子們,為何會有如此複雜的表現呢?就我所知,許多孩子在小學時代就備嘗慘遭排擠的經驗。或許由於價值觀不同,或是言行特異、氣質特殊……被孤立、冷嘲熱諷或是分組落單的窘境,是他們難忘的可怕境遇,因此會急於找到支持的小圈圈,只因他們不想再重溫那種孤獨與尷尬的可怕感受……
勉強的友誼 換來傷害
遇到孩子們苦惱地告訴我,有人際關係困擾時,我會要他想一想,原因出在哪裡呢?是不是平時生活有哪些沒有注意到的盲點?例如情緒起伏尖銳、口不擇言,或是在小細節上沒有關注到他人的感受……都是可以改善之處。另外,我也會要求同學彼此多看對方的好處,想想若是異地而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通常孩子們都能互相體諒,釋出善意,將對立消弭到最低。
「老師,不管我怎麼做,他們還是討厭我……」遇到孩子鑽入這樣的牛角尖時,我會告訴他:「朋友本來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如果他們對你那麼不好,又何必委屈求全呢?」有智慧的孩子自會沉思對應之方。最令人心疼的是,仍然固執想要與那群朋友維持「心目中理想互動」的孩子。因為在他的強求之下,對方或許言不由衷的應付、承諾一番,最後不得不據實以告的時候,只有留下更深的傷口。
古人智慧 小愛變大愛
遇到孩子們為了朋友煩惱時,我總是想到古人幾則歷久彌新的智慧之語。例如在《論語》中,司馬牛曾經憂愁慨嘆:「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不僅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勉勵他順隨天命,並且豪情壯志地說:「只要一位君子敬慎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何愁沒有兄弟呢?」將小愛延伸為大愛,化解了司馬牛的孤單哀愁。
又如孔子所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指出君子言行融洽(周),而不結黨營私(比);小人則與此相反,說明了一個道德良好的謙謙君子,是潔身自好並且一派和氣,更不屑拉派結黨,以此攻擊異己。還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說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能圓融處世,也能堅守原則,絕不同流合汙;句句良言,莫皆不是課堂上教導孩子們最好的擇友處世之方。
緣分天註定 以善相待
每一屆,幾乎都會有同學這麼說:「我好幸運在這個班級有這麼多好朋友,真希望永遠不要畢業。」當然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心願。我總是對他們說:「相聚時好好珍惜,分別時就沒有遺憾。」在這個廣闊的世間,如果我們都能本著純淨、誠摯與慈善的心相待,將惡緣化解為善緣,又何必為緣分不再而悲傷?因為曾經相伴的美好不但不曾消失,還能化為智慧與勇氣,陪伴著我們度過往後的每一個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