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地球環境對比圖 驚現人類破壞

圖為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1960年 vs. 2005年),其積雪量因全球暖化而明顯減少。(圖片來源:NASA)
圖為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1960年 vs. 2005年),其積雪量因全球暖化而明顯減少。(圖片來源:NASA)

【記者陳俊村/編譯】
自2009年起,美國航太總署(NASA)公布了一系列地球環境對比圖,顯示氣候改變或人為開發前後的差異,著實驚人!

從中人們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確實造成了顯著與長遠的影響。這些問題是我們與後代子孫都必須正視,而且無法迴避的。以下列舉幾張對比圖片:

1、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1960年 vs. 2005年)──積雪量明顯減少。
阿爾卑斯山對比圖(1960年 vs. 2005年)。(圖片來源:NASA)阿爾卑斯山對比圖(1960年 vs. 2005年)。(圖片來源:NASA)

2、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萊爾冰河(Lyell Glacier)(2009年 vs. 2014年)──此冰河的厚度每年減少約0.9公尺。
萊爾冰河對比圖(2009年 vs. 2014年)。(圖片來源:NASA)萊爾冰河對比圖(2009年 vs. 2014年)。(圖片來源:NASA)

3、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麥卡蒂冰河(McCarty Glacier)(1909年 vs. 2001年)──冰量大幅減少。
麥卡蒂冰河對比圖(1909年 vs. 2001年)。(圖片來源:NASA)麥卡蒂冰河對比圖(1909年 vs. 2001年)。(圖片來源:NASA)

4、非洲的查德湖(Lake Chad)(由左至右:1972年 vs. 1987年 vs. 2002年)──此湖在60年代還是全球第6大湖,但在2002年時已經縮減為原來的1/20,很多湖水乾枯,變成沼澤地。
查德湖對比圖(由左至右:1972年 vs. 1987年 vs. 2002年)。(圖片來源:NASA)查德湖對比圖(由左至右:1972年 vs. 1987年 vs. 2002年)。(圖片來源:NASA)

5、阿根廷的雨林地(1972年 vs. 2009年)──因人類從事農業開墾,雨林地逐漸消失。
阿根廷雨林地對比圖(1972年 vs. 2009年)。(圖片來源:NASA)阿根廷雨林地對比圖(1972年 vs. 2009年)。(圖片來源:NASA)

6、中亞的鹹海(2000年 vs. 2014年)──此湖曾是世界第4大湖,由於人類引水灌溉農地和乾旱的影響,湖水已幾乎完全乾枯。
鹹海對比圖(2000年 vs. 2014年)。(圖片來源:NASA)鹹海對比圖(2000年 vs. 2014年)。(圖片來源:NASA)

7、巴哈馬(1973年 vs. 2006年)──當地的人工建設破壞了自然環境,而紅樹林沼澤地的濫墾也使該島難以承受風災的侵襲。
巴哈馬對比圖(1973年 vs. 2006年)。(圖片來源:NASA)巴哈馬對比圖(1973年 vs. 2006年)。(圖片來源:NASA)

8、美國東北部的空氣汙染(2005年 vs. 2011年)──不是所有改變都是不好的。由於美國採行新科技與較嚴格的規定,空氣汙染問題已趨減緩。這表示,如果人們願意改善環境的話,還是有希望的。
美國東北部的空氣污染對比圖(2005年 vs. 2011年)。(圖片來源:NASA)美國東北部的空氣污染對比圖(2005年 vs. 2011年)。(圖片來源:NASA)
延伸閱讀
珍惜資源少浪費 台東推環保5R
2015年06月05日 | 9年前
陸2014年城市空氣品質 僅一成合格
2015年06月04日 | 9年前
世界各地怪聲 科學家無解
2015年05月2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