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背酪農三代打拚 忙到親友沒互動
「崙背酪農專業區」是全台第一處設立的酪農專業區,生產鮮乳占全國1/10,是全國鮮乳重鎮,每年創造數十億元產值,有鮮乳之鄉的美譽。20日在崙背鄉農會舉辦40周年感恩慶祝會,並表揚10位傑出酪農,縣長蘇治芬盛讚酪農三代打拚,讓崙背成為台灣最主要酪農專區,提供國人安全的鮮乳。
民國62年,政府為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加速農村經濟建設,63年在省農林廳及縣政府的輔導下,創立崙背酪農專業區。當時每戶飼養進口荷蘭種孕乳牛6頭,以推展台灣的乳牛事業。
6頭乳牛創業 酪農戶從零開始
酪農並非我國的傳統農業,走過了40年,三個世代的崙背酪農專業區一切都從零開始。第一代酪農以最原始方式,從6頭乳牛開始創業,胼手胝足、不眠不休地工作。當時因收益不佳,除了養牛外,酪農仍需從事其他農事,1人要做2人以上的工作。所幸,酪農們發揮台灣人刻苦耐勞的精神,一步一腳印,從一切完全靠人力的養牛方式,慢慢進步到現在機械化、企業式的經營,加上新一代年輕酪農不斷學習管理知識,使整體養牛技術,從育種、牛隻營養、飼養管理、擠乳管理及疫病防治與國際接軌,甚至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堪稱台灣農業的奇蹟!
從小跟隨父親養牛的崙背鄉乳牛產銷班第6班班長張敏聰說,小時候在大熱天幫忙割牧草時,又悶又熱又粗重的工作曾讓他和弟弟發誓,長大以後絕不養牛。身為長子的他最後不得不繼承父業。他說,養牛是全年無休,每天都要工作,不像上班族可以週休二日。他說:「養牛養到最後都沒有親戚朋友。」因為生活作息與別人相反,人家休息時,是我們最忙的時候,等我們忙完了,人家要上班工作了。還好養牛有穩定收入,雖然辛苦也值得!
酪農業受衝擊 今重獲生機
崙背鄉農會表示,近10幾年來,崙背酪農專區歷經台灣加入WTO的衝擊,產業一度萎縮。96年中國大陸爆發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各食品廠基於食品安全考量,逐漸回歸使用本地生產牛乳為食品原料,本地生產牛乳需求量大增,崙背酪農專區得以出現第二春,產業日漸恢復成長。
然而,好景不常,102年因為某些非本專業的學者以不適當的研究方式做出與真實狀況脫軌的研究報告,加上部分媒體的渲染,造就了「毒奶駭人」的烏龍事件,引起消費者恐慌,一度導致國內乳品嚴重滯銷,衝擊酪農產業。所幸,在鄉農會、酪協、乳協及農委會的極力支持下,多次對外澄清、舉證說明,烏龍事件終於得以平息,酪農產業又恢復生機。
崙背鄉農會總幹事李麗華表示,以台灣酪農的堅韌,加上產、官、學間的努力經營與輔導,酪農產業未來不論遭遇何種逆境,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使產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