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中醫調理

更年期(Fotolia)
更年期(Fotolia)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女性在絕經前後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烘熱汗出、煩躁易怒、潮熱面紅、眩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腫、皮膚蟻走樣感、情緒不寧等等症狀。中醫常根據其類型症候予以調理,減輕更年期症狀。這些症狀輕重不一,因人而異,有時症狀參差出現,持續時間也或長或短,有些僅數個月,有些可遷延數年。傳統中醫沒有針對更年期治療的特論,症狀散布在臟燥、百合病、心悸、失眠、眩暈等,治療上是一樣的。 

更年期探源

婦女在絕經前後,腎氣已衰,天癸已竭,衝任二脈虛衰,月經漸斷至絕經,生殖能力由降低至消失,都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但每個人的體質差異,腎氣衰天癸竭的情況不同,生活工作環境也不一,外界種種刺激影響也頗有變化,在陰陽失去平衡、臟腑氣血不協調情況下,一系列腎氣漸衰的症候也就隨之出現。更年期以腎虛為主,但虛中也有陰虛與陽虛,或是陰陽兩虛,甚波及心、肝、脾等,還可能夾雜痰溼、瘀血、氣鬱等等兼症。 

若出現頭目眩暈耳鳴、面頰陣發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疼足跟痛。從中醫的觀點看,主要就是腎陰虛,因為腎虛精氣不能上榮頭目,故眩暈耳鳴;虛陽上越,頭面烘熱汗出;腎虛也導致腰膝足跟疼痛;治療需要滋陰潛陽,常用藥物有如熟地、生地、龜板、玉竹等滋陰,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平肝息風,夏枯草、鱉甲等潛陽瀉火。 

若主症為心煩不寧、失眠多夢,此為心腎不交,腎水不能濟心火,心火獨亢擾心神,可用黃連、黃芩、丹皮、阿膠等滋腎水、降心火。

停經後復來

若精神萎靡、腰膝痠冷、經行量多、甚至崩中暴下,此為命門火衰、腎陽虛憊,可用肉桂、附子、仙茅、淫羊藿等溫腎扶陽。中醫婦科有一症候,稱為「倒開花」,是指老年婦女月經本已斷絕一年以上,忽然又再行經而言,此臨床上因虛、因火者多,即使是火,也多屬虛火,但也有子宮頸癌患者,因此,應注意作婦科檢查,排除癌變可能。清代醫家傅青主曾提出:「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歲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是還少之象,誰知是血崩之漸乎!……此等之症,非大補肝脾之氣與血,而血安能驟止。」 

若耳鳴健忘、乍寒乍熱、面烘熱卻惡風,此為陰陽俱虛,腎陽虛與腎陰虛兼有,此時可用仙茅、淫羊藿補腎陽,黃柏、知母滋腎陰,陰陽雙補以緩解症狀。 

更年期症候最主要是陰陽失衡、臟腑氣血不協調,因而出現一組特有症候,治療上始終以補腎為主,但要分陰虛或陽虛,兼以寧心安神,再結合具體症候辯證施治,往往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延伸閱讀
八大妙招 趕走更年期症狀
2015年02月12日 | 9年前
小心 這些臉紅可能潛藏危機
2015年01月12日 | 10年前
【醫案】更年期高血壓
2013年10月11日 | 11年前
更年期婦女 雙重保護健康不NG
2013年08月19日 | 11年前
為什麼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
2013年04月30日 | 11年前
更年期別緊張 中醫調理輕鬆過
2012年01月25日 | 1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