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it!用民主科學態度 討論台灣公共議題

 (Fotolia)
 (Fotolia)

文/張天泰(教育專欄作家)、沈姍姍(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曾聽過有個人這麼說:「面對政治意識形態強烈的人,基本上是無法溝通的,因為對方堅信自己的立場與意見是絕對的對,早已為自己築起高聳的圍牆,也讓原先的溝通橋梁斷裂,讓別人無法進入,連帶自己也無法走出去。」

過去這一年,台灣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從文林苑王家都更案、苗栗大埔案、洪仲丘軍中霸凌事件、王金平政治關説風波、多元成家議題,到現在的兩岸服貿爭議、鄭捷捷運殺人案,這些公共議題或突發事件,社會大眾都有不同立場或看法。

但是台灣的社會仍習慣於將所謂大多數的民意,強加諸在與其意見不同者身上,認為多數就是真理,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無限上綱,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空間。一個民主的社會應該讓人民有表達觀點、立場的自由。對於台灣公共議題,這些都是不民主與不科學的討論態度與語言表現。

何謂不民主不科學?

美國思想家杜威(John Dewey)也曾針對不民主與不科學的態度,做出相關的細緻討論。根據筆者的閱讀經驗,杜威認為,鼓吹、宣傳、灌輸、強加、脅迫、獨裁、威權、意圖控制、歧視、階級分明、壓抑 、束縛、排他、拒新、孤立、守舊、狹隘封閉、訴諸強烈的意識形態、欺壓弱者及異端、極盡能事以鞏固權力、短視近利、扭曲人性、訴諸教條、因襲泥古 (沒有懷疑)、自大無知、不依理而言行等,皆是不民主與不科學的溝通態度與語言表現。

很遺憾的,目前台灣在面對公共議題上的討論,大多如此,卻毫不自知:善於對人不對事、內鬥攻訐、內耗空轉不斷,所使用的討論語言也常出現自以為幽默卻負向的人身攻擊。這樣負向的大眾語言,日積月累下來,也造成思考以自我中心合理化一切的自私、反社會性格人物的生成環境。當反社會性格人物對台灣社會造成直接損害時,我們除了一如往常地透過嗜血媒體對他們進行追殺時,是否應該回頭想想,為何我們無法使用民主的態度、科學的正向語言來理性討論台灣在公共議題?

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

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的,只是我們總是放縱自己的慾望與意識形態,最後選了負向的語言,認為越激情、越具攻擊性的負向語言,在網路臉書與公共論壇上按讚的人會比較多,於是形成另一種封閉場域互相取暖的場景。因為封閉,讓我們無法相互尊重、彼此傾聽、包容異見,無法理性溝通、不預設立場地去除偏見,無法探尋因果與講求證據,也讓我們下意識地轉頭迴避國際競爭,漸漸地失去國際視野,最後可能將閹割了自己與全球鍊結的競爭能力。

如果我們願意使用民主、科學的正向語言與溝通態度來討論台灣公共議題,那我們今天就可以正向改變明天,如果依然放縱自己的慾望與意識形態,大肆地使用負向語言與惡意態度來進行公共議題的討論,明天卻已被昨天種的因所命定。讓我們試試用杜威民主、科學的語言與態度,來討論台灣公共議題,好嗎?◇

延伸閱讀
美國科學家「捕捉」閃電成雷瞬間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台大科學家使用洋蔥研製人工肌肉
2015年05月09日 | 9年前
台灣民主價值 陸客驚豔中共恐懼
2015年05月01日 | 9年前
踐踏民主政治 民團拒亞投行
2015年04月02日 | 9年前
走向民主滿周年 烏克蘭隆重紀念
2015年02月24日 | 9年前
挑戰進化論 無眼甲蟲竟有視蛋白
2015年02月1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