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進化論 無眼甲蟲竟有視蛋白

【記者張秉開/綜合報導】

近日,澳洲科學家發現一種沒有眼睛、生活在暗處的水生甲蟲,能夠合成有眼睛生物所具有的視蛋白。該發現再一次挑戰達爾文進化論。

根據阿德萊德大學1月28日公布的研究資料,主導研究的博士西蒙‧提爾尼(Simon Tierney)說:「這非同尋常。我們發現生活在黑暗處的生物體內,含有和生活在光亮的生物一樣的視蛋白。」

提爾尼解釋,視蛋白形成的視覺色素可以將光信號轉變為傳向大腦。而這種捕食性的水生甲蟲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生活在暗處,沒有眼睛,(按照達爾文進化論)不應該含有這種視蛋白。

該研究發表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論文中描述,研究中使用分子生物學的新一代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對比同一種群中的3種地下甲蟲和2種地表甲蟲,發現一種名為Limbodessus palmulaoides地下甲蟲的體內,可以合成僅地表有眼睛的生物才有的長波段視蛋白(long-wavelength opsin)。

此研究結果是進化論的「用進廢退」或「適者生存」的概念無法解釋的。提爾尼說,澳洲的環境中有100種這樣的地下甲蟲,可以進行物種間多方面的對比分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提供大量的信息。

眼睛來源成謎 進化論無法解釋

一直以來,達爾文進化論者為了維護進化論,而避開眼睛來源的問題。據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2004年的研究報導,達爾文自己承認,認為人眼是進化或自然選擇的是荒謬的看法。

而歐洲分子生物實驗室科學家通過分子指紋證實,有6億年生存歷史的海底蠕蟲Platynereis dumerilii的眼睛視覺細胞和人的基本一樣。科學家表示,實驗說明眼睛細胞來源於腦細胞,而不是進化論所說的「自然變異」和「天然選擇」的結果。

據胚胎學資料,人眼睛和大腦的發育是同步的,在胚胎髮育第4週,神經管前段的主要部分在形成腦的同時,前段的側面出現2個視泡,迅速發育為眼睛。而其他器官的生成和發育也非常迅速,到了大約第8週的時間,腦、眼、耳、鼻、口、四肢等基本形成。這時從外表看,胚胎長成一個身長大約50毫米的人,其他的內臟如心、肝等的生成和發育也初具規模。

進化論的論證和依據充滿漏洞

根據分子生物學中的基因突變率,新物種產生的概率幾乎為零。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希(Behe, M. J.)在《達爾文的黑匣子》( Darwin's Black Box )一書中,以血液凝固的生物化學機制為例,計算一個蛋白(TPA)產生的幾率是1/10的18次冪,至少需要100億年才能發生,差不多等於宇宙年齡(目前推測宇宙年齡為130億年)。

按照進化論,生物體如果需要同時進化和上述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蛋白質,機率就是1/10的36次冪。因此,貝希說:「很可惜,宇宙沒有時間等待」。

美國知名律師詹腓力,在《審判達爾文》一書中說,從法律的證據和邏輯角度分析,如果不考慮寥寥無幾的化石證據等直接的科學證據因素,進化論的本身論述也充滿邏輯錯誤。

詹腓力寫道,進化論的「自然選擇是同義反覆無謂之重複語」。

他舉例:「為什麼活化石千百萬年都保持不變,而它們的表親已進化到像人這樣的高等生物呢?對達爾文主義者來說,這並非難題,它們沒有進化是因為適當的變異尚未發生或者因為在『發生過程中受牽制』(developmental constrains) 或者說,這些活化石已經對環境有足夠的適應。總而言之,它們沒有進化是因為沒有進化」。◇

延伸閱讀
美國科學家「捕捉」閃電成雷瞬間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台大科學家使用洋蔥研製人工肌肉
2015年05月09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