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手札--台灣船(二)》漁陽鼙鼓聲來

文、圖/禹海

為了征台,鄭成功整軍經武,厲兵秣馬,再興水師,修葺船艦,以期能一舉竟功……


17世紀的海洋,可云千帆萬檣。

1602年成立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簡稱VOC,註1),為了貿易吞吐所需的腹地,於1624年入據了當時尚為中國忽視的台灣,並而以所據地建造了熱蘭遮城(Zeelandia今之安平區)。

滄浪諸水中

於荷蘭入主南台灣不久的1626年,西班牙也登陸了北台灣,一時間,形如蕃薯的蕞爾之島有了兩個外來政權。

有道是一山豈容二虎?臥榻之側又豈容鼾睡?1642年,荷軍不容分說的驅走了冀分一杯羹的西班牙。

滄浪諸水中的另一中國幡局,這時也不遑多讓地翻騰。

定策征台灣

焚儒服舉義旗的明末遺臣鄭成功於永曆12年(西元1658年)5月揮軍北上進攻南京,卻因人謀不臧加之清軍守城拒戰,復以糧食補給缺乏諸因,致乃無功退返廈門。清廷此際即實行堅壁清野的海禁政策,將沿海居民均遷徙內地,切斷鄭軍糧草支援與通聯,意欲驅逼鄭軍形如孤立。

興師以來,嘗因糧草等問題而未竟全功,甚之失利的鄭軍困頓金、廈之際,受荷蘭長官之令到廈門參與通商談判的通事何斌,一度曾是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舊屬,乃而趁機獻進臺江〈鹿耳門水道圖〉,力促鄭軍入台。

猶如柳暗花明中,受到鼓慫的鄭成功即而召集各鎮將領共商研議,慮及日後軍糧補給所需,於焉決定東征台灣。

為了征台,鄭成功整軍經武,厲兵秣馬,再興水師,修葺船艦,以期能一舉竟功。

天險鹿耳門

明永曆15323日(西元1661422日)鄭成功揮軍25千名,船艦400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繞經澎湖而於41日(西元1661430日,一說29日)晨霧中來到了台江外海。

薄嫋騰蔚一片的天海,隨那鄭軍寸寸推移,漫攏著詭譎而莫測的氛圍,如處山雨欲來的台灣,就要有所變動。

台南一帶,昔日所居西拉雅族人呼之為大員(Tayauan),為當時台灣最早發展之地,在今藏於荷蘭海牙市國立圖書館之J.G Black1629年所測繪的大員一帶海圖所示,彼時一鯤鯓島尚未和台灣本島相接,鹿耳門則是一片荒沙之地,沿海洲環抱的內海仔,即為現今所謂之台江。

台江彼時多沙汕,分有南北二水道,南面一般稱之大港,水道寬敞可行大船,然四隅皆處於城環伺之下,北面河道則較狹窄,盤迂難行,且之海底礫岩及沉舟利如刀仞,不悉之船經此常易遭擱淺或剉傷,是以當時之行船會以長篙繫紅帶撐其深淺翼翼而行,時人畏視之為天險。

1荷蘭東印度公司,簡稱VOC,總部設於巴達維亞(今印尼首都雅加達),係一由民間組成之機構,其資金亦由民間籌募,而非由荷蘭正規國家力量所成,然荷蘭「國家議會」同意給予該公司東起南非好望角,西至南美麥哲倫海峽間的貿易壟斷權。換而言之,在此範圍內,該公司均可自主涵蓋宣戰、投降、締約等之所有活動。東印度公司在1718世紀幾乎壟斷了東方的貿易。

延伸閱讀
鄭成功文武治台灣 傳承中華文化
2015年03月31日 | 9年前
仿鄭成功登陸 民眾全副武裝
2014年04月27日 | 10年前
從荷蘭碉堡到鄭氏王城
2011年10月07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