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藝獎得主 宋澤萊為農民發聲

【記者廖素貞 /雲林報導】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4位得主分別為導演李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作曲家陳茂萱。其中宋澤萊以寫作形式風格多變,具有強烈社會與人文關懷精神深獲評審青睞,其作品《打牛湳村》,為鄉土文學運動樹立里程碑。

宋澤萊本名廖偉峻,今年61歲,師大歷史系畢業,是戰後第三代的重要文學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詩、散文、小說,以及宗教、文化和社會方面的論述,最重要作品有《打牛湳村系列》,成書於1980年,內容描寫1970年代中期台灣農村的困境。

獲獎名單揭曉時,正逢母喪的宋澤萊感傷的說:「媽媽死了,會讓一個人的眼睛瞎掉,什麼都看不見!」他表示,今年4月媽媽走了,現在又要照顧癌末的父親,所以心情並不是很好,能得這個獎,多少沖淡一些心理的陰影與負擔。

創作40年 寫作是心靈寄託

宋澤萊是雲林縣二崙鄉大義村人,創作至今40年,作品形式多變、具前瞻性。1978年以「打牛湳村」系列小說轟動台灣文壇;1985年以「廢墟台灣」獲選為年度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之後陸續發表「白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熱帶魔界」,2011年又論著「台灣文學三百年」,目前正在寫小說「天上卷軸」下集,而「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也快完成。

少年的宋澤萊,在作文課時從來不管老師給什麼題目,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內容都不離孩童或青少年的苦悶。他的老師乾脆任由他去,於是一本可觀的作文簿就此出爐了,每年校慶還連同其他同學的作業一起展出,贏得不少讚賞,有一天老師問他,何不試著寫小說,宋澤萊答應要試試看。  

大學時代的宋澤萊,與一般人不同,不聽現代音樂,不跳現代舞、偏好民間老歌及通俗文學,畢業後投入教學生涯,在彰化福興國中任教。

對宋澤萊而言,教書只是糊口的工具,寫作才是心靈的寄託、生命的告白;為了怕影響寫作,直到36歲才結婚。婚後就忙著教書、帶小孩,整整7年沒有創作,為了家庭,犧牲了寫作的時間。

接觸鄉土文學作品 為農民發聲


宋澤萊年輕時,受日據時代民族文學作家楊逵的影響,開啟了鄉土文學寫作的里程碑!《打牛湳村》一書,寫的都是大義村的人時地物,為什麼取名「打牛湳村」?宋澤萊說,如果取名「大義村」,大概沒幾人會認識這本書。

「打牛湳村」是大義村的臨近村莊,是個典型的農村,宋澤萊說,這名稱很鄉土,很吸引人,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會在衛星地圖上尋找村址,可惜,打牛湳村近幾年已改成中和社區了;在衛星地圖上找不到,聽說當地有識之士希望能改回原名。

宋澤萊指出,《打牛湳村》雖然寫的是大義村的事,其實也是整個台灣農村的事,只要看了這本書就像看到自己家鄉的問題,看到當時農村的困境,很多來自農村的子弟,離鄉背景,甚至到國外留學,特別喜歡這本書,裡面有他們的童年往事,所以造成很大的轟動,還曾經一度成了禁書。

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宋澤萊常到田裡幫忙,對農村很熟悉。他說,靠天吃飯的農民,在當時政府捨農業、發展工業的情況下,還要受到資本家的剝削;以養豬為例,養豬原本是農家副業,家家戶戶都會養幾頭豬貼補家用,但自從台糖大量飼養豬後,家庭養豬戶就無法生存了。

宋澤萊說,產銷是農村的根本問題,也是農村的癌,雖然寫了、喊了40幾年,但這問題仍然存在。對於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宋澤萊表示,人謀不臧是重要因素,為什麼韓國行、新加坡行,台灣就不行?

唸書學習 讓人生更有意義

去年60大壽的他考取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再次體現在宋澤萊身上,他表示,念博士班並非在乎文憑,而是在乎博士班有學術環境,可蒐集資料,也有討論對象。宋澤萊鼓勵退休的人,不要以為已不被社會需要,「念書加上學習,就可以讓人生有意義。」他說。◇

延伸閱讀
提高寫作能力 讓孩子畫畫吧!
2014年12月31日 | 10年前
會考寫作重論述 視野宏觀得高分
2014年06月05日 | 10年前
枯葉蝶
2013年11月21日 | 11年前
寫作的意義
2013年05月15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