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

 (Fotolia)
 (Fotolia)

文/林貴

現代人所說的骨刺就是坐骨神經痛。西醫學認為的坐骨神經,就是指坐骨神經系,是由腰椎第四神經根到薦椎第三神經根所組成,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經臀部而分布於整個下肢。從腰部、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沿其分布區所發生的疼痛、酸麻、脹痛等綜合症,稱為坐骨神經痛。

它通常是持續性疼痛,或酸脹,疼痛麻等,患者常因站立、行走、彎腰、躺臥、排便用力、咳嗽等,而使疼痛加劇。

痛症主因以寒邪最多見

中醫沒有坐骨神經痛這一名詞。不過在《黃帝內經》《素問的舉痛篇》的論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說明痛症的主要病因,是寒邪使經脈氣血滯澀不通而導致。即中醫所說的「痛則不通」。

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多為風寒濕之邪侵襲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之經絡,使經絡之氣血痺阻不通所致:

1.足少陽膽經受風寒濕之邪,以寒邪最多見引發的坐骨神經痛。

表現特徵:為腰臀部疼痛,沿著腿部外側,放射性脹痛,疼痛。並可竄至小腿外側或足背部。因足少陽膽經循行:從頭至足、循於頭側、耳目、頸肩、繞肩胛、入胸中、出氣街、橫入髀樞、出膝外廉、循外踝前、出小趾、次趾之端。所以疼痛是沿腿部外側。

2.足太陽膀胱經受風寒濕之邪,以寒邪最多見引發的坐骨神經痛。

表現特徵:為腰臀部疼痛,沿著腿部後側放射性脹痛,疼痛,並可竄至小腿後側或足背部,因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從頭走足,上循頭項,入絡腦,行經脊柱兩側,抵腰,穿過臀,入膕中,貫小腿後,出外踝之後,至小趾外側。所以疼痛是沿腿部後側。

3.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兩經皆受風寒濕之邪,以寒邪最多見引發的坐骨神經痛。

表現特徵:為腰臀部疼痛,沿著腿部外側及後側放射性脹、麻痛,疼痛,並可竄至小腿或足背部。

中醫怎麼治療?

中醫的治療方式則先辨別,是哪一經絡受邪,即「辨證論治」, 再進一步「對症下藥」,例如:以腰臀部疼痛,沿著疼痛循行的位置,來診斷受邪經絡之不同。又以疼痛的的特點來區別風寒濕邪,如風邪勝則疼痛呈遊走性;如寒邪勝則疼痛劇烈;如濕邪勝則麻木酸重。

經言:「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治療坐骨神經痛以針灸療效較佳,若再以藥物輔助,效果更好。

•常用穴道

1.環跳穴,為下肢運動的樞紐。本穴能疏通經脈,活血通瘀,逐風散寒。

2.秩邊穴,本穴能疏通經絡,強健腰膝,調理下焦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效果頗顯著。

3.陽稜泉,本能治全身之筋病,調理臟腑氣血,舒筋利節。

4.昆崙穴,本穴能疏通經絡,宣導氣血、舒筋止痛。

5.腰夾脊,本穴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激發督脈與膀胱經之經氣。止痛效果顯著。        

•藥方調理

中藥方宜先辨證,確定風寒濕之邪,以風寒邪為主,治則溫經去寒活血通絡為主方。如為風濕之邪為主,治則益腎去風勝濕止痛為主方。◇

延伸閱讀
簡單!敲敲膽經白髮變黑髮
2014年12月12日 | 10年前
坐骨神經痛需要手術嗎?
2013年08月06日 | 11年前
坐骨神經痛需要手術嗎?
2013年08月06日 | 11年前
保養得好 可免除坐骨神經痛
2013年08月06日 | 11年前
保養得好 可免除坐骨神經痛
2013年08月06日 | 11年前
【醫案】向一位骨科醫師致敬
2013年07月22日 | 11年前
千人金門長泳 暢談游泳健康
2013年07月07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