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正在改變國際社會(下)

⊙何清漣

兄弟國家對中國態度在變化

美國是法治國家,懲治欺詐者也要講究證據、程序,這是中國企業鑽空子屢屢得手的原因。但在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卻屢屢失利。中國企業在國內慣於通過尋租建立「官商結合」的金權同盟,也將此視為企業攻占海外市場的「致勝之道」,喜歡通過賄賂政治上層以獲得投資國政府的支持,以為這是汲取該國資源最硬的「通行證」。

但這種模式很容易受到投資目標國內部政治變化的影響。2011年9月,中國最大的海外水電投資項目緬甸密松水壩面臨擱淺。據說該水壩修建背後隱藏的積怨由來已久,當初中國公司投資之時,「搞定」了當時當權的緬甸軍政府,無視民眾對這個工程的強烈反對態度。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目前受到各種批評。非洲人權組織認為,中國開出的支票助長了非洲的腐敗和專制,礦產等的開發對當地生態破壞甚大,加上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衝擊當地市場,使當地人失業。種種積怨之下,衝突時有發生。今年5月,西非國家加納以總統令形式,發起針對中國採金者的「清理非法採金」的全國動員,前後有169名中國非法移民因涉嫌非法採金被加納警方拘捕。

據報導,除加彭以外,目前已經有好幾個非洲國家宣布對石油投資者的經營進行全面調查,包括打擊轉移定價等行為,其真正目的是迫使外國跨國公司提供更好的條款,或收回石油開採權。這些外國跨國公司主要指中國企業。2009年,中石化集團以當時創紀錄的76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瑞士阿達克斯公司的股份,成為阿達克斯的全資母公司。

這些國家雖然也號稱「法治」,但中國知道他們與中國的法治狀態在伯仲之間,所以,中國的企業想通過當地法律途徑來捍衛自己的權益,絕非易事。

民間交往中的中國影響力

「中國因素」並非只表現在政府與大型國企之間,中國民間的對外交流也正引起國際社會的反應。由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來源地,各國為了這個「第一大客戶」而不斷調整其移民政策。

加拿大原本將鼓勵移民作為「基本國策」,每年都有配額。但在中國移民如潮水般湧來的情況下,先是漸漸關上投資移民的門,2012年又做了一次大的政策調整,公布了全面更新的「三線」技術移民制度,要點是:提高語言要求、海外學歷必須經過認證、年齡47歲以上計分為0。很多了解加拿大技術移民政策的人都知道,新政策明顯傾向於非中國地區,尤其傾向於歐洲語系移民,必將造成中國移民的大幅削減。

新加坡華人人口占70%以上,但近年來反對中國移民的傾向抬頭。今年2月,新加坡4千民眾抗議移民新政,中國移民成其「頭號公敵」。日本2012年曝光的到大阪依親的數十位華人違規冒領日本國民的生活救濟金案件,也在日本造成極壞影響。至於各國旅遊業為中國遊客頭痛不已的報導,更是頻見報端。

「中國因素」已經成為國際社會裡不可忽視的一種影響,但總的來說,負面因素正逐漸大於正面因素。今年5月,BBC發布一個民調:在法、美、日、韓等國,超過60%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這幾個國家恰好是中國政府與民間近年來交往最多的國家。一些國家正在各方面修改規則,可視為他們對「中國影響力」的一種反應。◇

延伸閱讀
中共黑手伸入 復刻香港模式
2012年12月30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