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柴契爾時代的結束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日前於倫敦病逝。(AFP)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日前於倫敦病逝。(AFP)


歷史又翻過了一頁,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病逝倫敦,舉世哀悼一個柴契爾時代的正式落幕。柴契爾夫人於1979年出任首相,她不僅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繼1603年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後,第一位擔任英國領導人的女性。不過身為女性的背景,並不是她接掌首相最讓世人訝異之處,因為對於傳統階級色彩濃厚的英國社會來說,一個出身平民的雜貨店老闆女兒,竟然可以憑藉一己之力,逐步登上權力頂峰,這才是最讓保守的英國人嘖嘖稱奇或津津樂道之處。

英國金融時報社論推崇她,是力挽英國於將傾之際的重要領導者。還記得柴契爾夫人剛上任時,驕傲的英國人自信心正跌到谷底,叱吒兩百年的大英帝國逐漸解體,大規模罷工癱瘓全國經濟,通貨膨脹持續飆高超過20%,英國政府正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貸款,狀況糟到連街上滿是垃圾都沒人要收。當時英國政府的治理能力,如同現在幾個歐債高築國家一樣,不論國內、外都受到嚴重質疑。

在柴契爾政府中陸續擔任財相、外相與副首相的賀維歸納表示:柴契爾夫人的經濟政策,主要是復甦政府財政,並改變稅制以減輕企業與投資者負擔。她拒絕凱因斯式的財政方法,選擇緊縮貨幣政策來打擊通貨膨脹。她在上任後首度提出的財政預算中,就將增值稅加倍到15%,將最高所得稅率,從不可思議的83%降為60%,並將所得稅率陸續調整到25-40%之間。她進而鬆綁外匯與各項經濟管制,大幅削弱工會勢力,陸續將英國電信、瓦斯、航空等國家資產大規模私有化。她成功壓低通貨膨脹到5%以下,進而扭轉經濟衰退趨勢,為英國展開一段從1982年到2008年的長期穩定經濟成長。

這些難得的經濟成功,促成所謂「柴契爾主義」的出現。長年擔任柴契爾夫人競選經理的薩奇指出,她發揚了這個時代所有重要的原則,包括自由市場、低稅率、小政府、主權獨立、個人主義與自力更生的精神。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歷史學家弗格森也說,事實證明,在諸多重大經濟歧異上,柴契爾夫人最後幾乎贏得所有爭論。

這位自1827年後在位最長的英國首相,當年首度入主唐寧街10號發表演說時,引用著名的聖方濟和平祈禱詞,期許自己「在有紛爭之處帶來和諧」,不過後來情勢卻是恰恰相反,她所獲得的歷史評價是呈現正反兩極。負面輿論批評她熱愛政治鬥爭,對自己所信仰的主張高度狂熱,很難聽進旁人建議。還指責她削弱工會勢力,打壓工資上漲,造成失業人口暴增到300萬,增加稅率吃掉社福支出,掏空傳統製造業,過度依賴金融發展,造成經濟失衡與社會不平等的嚴重惡果。聽到她逝世的消息,部分激進工黨支持者,甚至還走上街頭狂歡慶祝。

綜觀柴契爾夫人的政治遺產,無論是好是壞,她都徹底改變了英國政治的典型模範。現今英國政壇中,被外界暱稱為「柴契爾小孩(Thatcher’s children)」的國會議員到處都是,她對英國保守黨的影響力至今不墜,而工黨至今仍無法找到替代柴契爾主義的有效方案。英國衛報的評論或許可為柴契爾時代落幕寫下註腳:「她讓後來所有的英國首相都活在她的陰影下」,這句話看來似乎並不為過。──轉自「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

延伸閱讀
擁有柴契爾基因 睡得少卻精神好
2014年08月08日 | 10年前
日企建言安倍 向柴契爾夫人學習
2013年07月22日 | 11年前
柴契爾夫人葬禮 逾2千政要出席
2013年04月17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