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製劣質首飾泛濫 傳致癌物超標9千多倍
「廉價首飾致癌物超標9千多倍」的消息近日衝上中國熱搜,引發公眾對中國產金銀飾品安全的擔憂。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曝光的問題早已長期存在,但中共各級部門監管失效。
《廣州日報》、《齊魯晚報》和《新京報》等多家陸媒11月24日報導,從線上線下20家商鋪隨機採購21件樣品送檢,其中17件鍍層厚度不達標,一款「鍍銀」手鐲銀鍍層僅0.24微米,遠低於標準2微米,差距超8倍;一款「鍍金」手鐲金鍍層僅0.03微米,遠低於標準0.5微米,差距達16倍。
更令人震驚的是,廣州一家飾品批發市場的一副耳釘樣品,明確標註是S925銀(指純銀的含量為92.5%,剩餘7.5%為其他金屬),但經過檢測發現,這副耳釘表面主要成分元素,跟「銀」沒有關係,主要成分是鎘,而且鎘元素含量超標了9千多倍。上海市質檢院有限公司輕化所檢測室主任左瑩對陸媒表示,「鎘是一種一級致癌物,在人體裡面長期累積,不容易代謝,長期暴露會引起癌症的風險」,而「這款飾品鎘金屬的含量達到了每千克9.28×10的5次方毫克,相當於是92.8%鎘含量」。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接診多名患者,因長期佩戴合金飾品出現皮膚紅腫、瘙癢、脫皮等過敏炎症反應,經醫生確診,為「首飾性皮炎」。醫生表示,首飾性皮炎的發生與飾品的材質有著密切關係,尤其是鎳、鎘等重金屬成分,這些物質常常是導致過敏的罪魁禍首。
此外,在廣州、長沙、安徽等地的飾品批發市場,不少飾品以「堆」為單位批發,單價多在十幾元至二百元(人民幣,下同)之間,部分耳釘批發價低至1元。
首飾重金屬超標問題 長期存在
首飾有毒重金屬超標、金銀含量不達標的問題並非個案,而是早已長期存在。據陸媒《上觀新聞》10月27日報導,浙江杭州國際珠寶城的黃金珠寶飾品品質檢驗中心檢測發現,部分「沙金」飾品,鎳的釋放量可以達到國家標準的上千倍。
《光明日報》8月11日報導,將19件首飾送往武漢一家珠寶店檢測,結果顯示:印有S925鋼印的銀鏈,銀含量僅13%;其中一根銀鏈其實是白銅;三款號稱925銀針的耳飾,一款為鐵,一款為銅,僅一款是銀。
今年8月初,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對中國市場上8款宣稱「925銀」的耳環飾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有6款實際上為銅合金,且有鎳、鎘、鉛等重金屬嚴重超標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一款假銀飾品,鎳釋放量超標61倍,鎘含量超標1,179倍。
而中共各級部門監管效果不彰。今年11月初,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在13個區28家企業銷售的19個品牌50批次飾品進行了監督抽查,其中有8批次不合格,鎘超標有3批次,鎳超標有2批次,鉛超標2批次等,並要求相關經營者停售;但後繼並未看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此為戒或清查劣質金銀首飾。
一位自稱在珠寶圈從業十幾年、做銀飾6年的網民,以銀飾品匠人「壹芳派葉友剛」的身分發文,披露了假銀飾的特徵,以及消費者容易遇到的各種「坑」,文中指出,假銀一般包括兩類:其一,以白銅、鈦鋼、不鏽鋼電鍍、其他合金類金屬等冒充,不僅不含銀,往往還含有重金屬;其二,含銀量沒有達到國家標準,卻冒充「純銀飾品」售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