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 新一輪違約恐爆新雷
中國房地產最新一輪危機衝擊恐將來襲,根據彭博社揭露,中國有超過10億美元的房地產抵押貸款面臨違約風險。另一方面,根據中共官方數據,中國10月分住宅銷售價格下降,顯示房地產市場還在進一步惡化。
中國房地產需求疲軟,即使業界稱為「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也止不住跌勢。中共統計局11月14日公布數據指出,10月全國各線城市商品住宅價格總體下降,70大中城市房價跌勢加劇,新屋價格月減0.5%,創一年來最大跌幅;中古屋價格月減0.7%,創13個月以來最快跌速。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從施工面積、銷售面積到信託貸款、自籌資金等多項指標均同步走弱,反映量與價齊跌,房市進入結構性萎縮。他指出,開發商現金緊張已成常態化,行業由「高增長」變成「拖累」。
黃大衛指出,目前房地產不是短期低迷,去泡沫去金融化的調整週期還沒結束。他說,「當局所謂的保交房,防系統性金融風險,讓高槓桿開發商出清,破產。其實是用政策手段過度調整。意味著一些房地產企業,本來有可能還能夠殘喘一段時間,但變成了過快的隕落,往往會產生連帶的、蔓延的負面情緒。」
房市低迷引發市場信心斷裂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認為,房地產下行的時間或週期還會繼續的拉長。
孫國祥表示,「房地產的三大關鍵指標全部萎縮,不管是在房地產的供給端,開發商不敢投資不敢開工,需求端居民不敢買房不敢負債,總體而言,處於深度調整期與信心危機期,特徵包括價格下跌全面化、銷售下行常態化、資金鏈緊繃化、市場信心斷裂化。」
彭博社14日報導,亞洲銀行正受到最新一輪中國房地產危機的衝擊,如果沒有達成展延或再融資協議,將有高達逾10億美元房地產貸款面臨違約風險。
學者預期房市轉型需時甚長
中共前財長樓繼偉14日在北京財新峰會上警告,中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觸底,還會繼續拖累經濟成長,轉型估計至少還需要五年。
孫國祥表示,需求端萎縮與人口下降、收入停滯、就業不穩等因素相關,即使未來觸底,也需要房市的長期穩定、價格合理與政策可信度提升後,信心才可能扭轉,「我個人認為五年是屬於一種樂觀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