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家署將成立 專家:必要的國家級決策

衛福部長石崇良。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衛福部長石崇良。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林丞奕、常懷仁/台北報導】

衛福部將建立兒家署,強化兒少保障等資源整合,專家表示,成立兒家署是必要的國家級決策,代表國家正式將兒童視為「未來主人翁資產」,而非家庭自行負擔。

總統賴清德近日宣布,衛福部將成立「兒少及家庭支持署」,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17日受訪時說明,目前兒童相關業務,分散在衛福部不同單位,從福利、保護到健康醫療皆各自為政。

石崇良表示,兒家署目前規劃方向,會先將福利與保護業務整合在一起,同時把「健康促進、早期療育、兒童發展」等與健康相關的內容統合為一體。至於現行醫療業務,如健保署兒童醫療給付、疾管署兒童預防接種等,仍會由原本的主管機關負責。

石崇良說,兒童健康不僅是醫療問題,還涉及學校環境、家庭支持、飲食健康等,甚至需要與農業部、環境部等跨部會合作。現在需要一個專責單位作為兒童健康總窗口,未來兒家署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推動兒童健康相關政策時,成為跨部會合作的統籌與協調單位。

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台灣生育率長期全球倒數,不僅衝擊教育、醫療,更會影響國家勞動力與整體競爭力。成立兒家署是必要的國家級決策,代表國家正式將兒童視為「未來主人翁資產」,而非「家庭自行負擔」。

對於兒少議題,洪子仁認為,台灣正面臨兒童自殺、虐待、少子化、兒科醫師流失等嚴峻問題,把台灣兒少專責單位層級拉升到「署」,才能有組織規模的預算編列,有專人專責與專屬預算,完整串聯醫療、法律、心理衛生等資源,給予兒少多一層保障。

藍委:人力應編制百人以上

國民黨立法委員王育敏17日表示,此次行政院終於回應國人長期的期待,但制度設計的規模、定位與跨部會整合仍必須更進一步強化。

針對官署規模與編制,王育敏認為,過去內政部下設兒童局就是因為人力編制不足,導致成效不彰,應以目前社家署編制159人為標準,新設兒家署必須配置「百人以上」編制,以確保機關行政量能,才能真正對抗少子化、兒少保護與家庭支持三大挑戰。

王育敏也認為,該署應由行政院下設二級機關跨部會,整合教育部、內政部等機關,明定聯絡機制與資訊共享平台,「若只是在衛福部新增單位,而沒有強化跨部會整合,那麼制度漏洞依然如舊。」

時力批:只是改名加整併而已

對此,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17日表示,若總統以為把衛福部內的兒少、家庭業務整併成一個三級機關,就能提升國家對兒少的關注與資源投入,「就真的太一廂情願了。」

王婉諭直言,現在成立所謂的「兒童及家庭署」,就只是把現行的社家署整併保護司而已,距離「兒少專責機構」非常遙遠,甚至比過去的兒童局還不如。

王婉諭強調,台灣的少子化困境是因為兒少政策被拆散在太多部會裡,沒有真正夠有力的單位能真正統合、拍板、做決定。一個無法在行政院會上爭取預算、沒辦法上桌跟其他部會吵架,隨時要看部長臉色的三級機關,根本不可能喬得動其他二級機關,一起做好生育、教育、交通、居住、環境等事情。

她舉日本在2023年成立直屬於首相的「兒童家庭廳」為例,就是要把孩子擺在國家大政的核心,而非散落在其他部會的殘餘業務。

最後,王婉諭向總統賴清德呼籲,不要錯過難得的改革機會,把兒少事務的組織再造,降格為一個三級機關的改名,因為孩子的事情,應該被放在更高的位置。◇

延伸閱讀
美台共同聲明:避免操縱匯率
2025年11月16日 | 1天前
美聯手東協打造海域監控網
2025年11月04日 | 13天前
別太信AI推薦 背後或是商業操作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電動車汙染或超過燃油汽車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AI正取代大量白領工作
2025年11月09日 | 8天前
中共前財長:房市恐再低迷5年
2025年11月16日 | 1天前
取消